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閑邪的意思、閑邪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閑邪的解釋

防止邪6*惡。《易·乾》:“閑邪存其誠。” 李鼎祚 集解引 宋衷 曰:“閑,防也。” 唐 司空圖 《成均諷》:“緬推傷化之源,克裕閑邪之範。” 明 何景明 《雜器銘》序:“著之銘章,以時觀省,所以閑邪也。”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閑邪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閑邪”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詳細解釋:

一、基本解釋

閑邪指防止邪惡,強調通過自我約束或外部規範來遏制不正當的思想或行為。這一概念源自儒家經典,常用于道德修養或社會治理的語境中。


二、字義分解

  1. 閑(xián)

    • 本義為“栅欄”,引申為“防範、限制”,如《易經》中“閑邪存其誠”的“閑”即取此意。
    • 現代漢語中,“閑”多指空閑、無事,但在古文中常作動詞表示“防禦、約束”。
  2. 邪(xié)

    • 指不正當、不正派的事物,如邪念、邪說。
    • 中醫中泛指緻病因素(如寒邪、風邪),或迷信中的災禍(中邪)。

三、文獻出處與用法

  1. 經典出處

    • 《易經·乾卦》:“閑邪存其誠。”,意為防範邪惡以保持内心的真誠。
    • 唐代司空圖《成均諷》:“克裕閑邪之範”,指通過規範遏制不良風氣。
  2. 古代用例

    • 明代何景明在《雜器銘》序中提到“著之銘章,以時觀省,所以閑邪也”,強調通過銘文警示來約束行為。

四、現代擴展與造句


五、總結

“閑邪”是一個兼具哲學與實用色彩的詞彙,既可用于個人道德修養(如防範邪念),也可用于社會治理(如遏制不良風氣)。其核心在于通過主動的約束和規範,達到“存誠”“向善”的目的。

如需進一步了解經典出處或例句,可參考《易經》或相關儒家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閑邪

《閑邪》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漢字組成,其中“閑”拆分為“門”、“開”、“兒”,“邪”拆分為“斥”、“牙”。

根據字典搜集結果,"閑"的筆畫數為6,部首為門,繁體字寫作閑;"邪"的筆畫數為8,部首為斥,繁體字寫作邪。

《閑邪》一詞來源于古代的神話傳說,意為遠離紛擾的心境和帶有邪惡性質的力量。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閑"字的舊形寫作“閑”,可以在許多古代文獻中看到。而"邪"字的舊形則較為類似現代字形。

一些典籍中對《閑邪》的使用頻率并不高,因此找到包含該詞的例句有些困難。

組詞:閑散、閑適、邪惡、邪念。

近義詞:清淨、甯靜、安逸。

反義詞:繁忙、紛亂、邪惡。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