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激水的意思、激水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激水的解釋

湍急的水流。《孫子·勢》:“激水之疾,至於漂石者,勢也。” 杜佑 注:“言水性柔弱,石性剛重,至於漂轉大石,投之洿下,皆由急疾之流,激得其勢。” 三國 魏 曹植 《七啟》:“其居也,左激水,右高岑,背洞溪,對芳林。”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定勢》:“譬激水不漪,槁木無陰,自然之勢也。” 唐 李德裕 《流杯亭》詩:“激水自山椒,析波分淺瀨。”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激水”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主要解釋,需結合具體用法區分:

一、作為成語的釋義 指用力攪動水面,比喻故意制造事端或引發沖突。該含義源自古代漁民的捕魚方式——通過竹竿攪動水面使魚群受驚,從而更易捕捉。如形容人際關系時,可說「他這番言論如同激水,讓原本平靜的會議陷入争執」。

二、作為普通詞語的釋義 指湍急的水流,常見于古典文獻:

  1. 《孫子·勢》用「激水之疾,至於漂石者,勢也」形容水流迅猛到能沖走石塊的現象;
  2. 曹植《七啟》中「左激水,右高岑」描繪了水勢洶湧的地理環境;
  3. 劉勰《文心雕龍·定勢》以「激水不漪」比喻文章氣勢的不可逆轉。

三、詞素解析 • 激:既含「水流受阻飛濺」的物理意義(如「激起浪花」),也引申為「刺激、激發」的抽象含義(如「激怒」)。 • 水:本義為H₂O,此處特指水流狀态。

注:現代使用中,作成語時多帶貶義,需注意語境;作自然現象描述時常見于文學創作或地理說明。

網絡擴展解釋二

激水的意思

激水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指水流動湍急、喧嘩激烈的樣子。

拆分部首和筆畫

激水的拆分部首是氵(三點水旁),它的筆畫數是11畫。

來源

激水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獻《詩經》中的《邶風·柏舟》:“豈弟君子,民之父母!激水止渴,薦之父母。”意指激動的水可以解渴,将其比喻為父母。

繁體

激水的繁體字為激水。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激水的漢字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基本上仍然保持在11畫的基礎上。具體的古代寫法需要查閱更多的文獻資料。

例句和組詞

1. 暴雨過後,河水變得激水湍急。

2. 他從高處跳下,掀起了一股激水。

組詞:激流、激波、激湍、激浪。

近義詞和反義詞

近義詞:湍急、波濤洶湧、奔騰澎湃。

反義詞:平靜、甯靜。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