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 代《新樂府·近代曲·楊柳枝詞》的省稱。《南宮詞紀·駐馬聽·怨别》曲:“耳邊唱徹《柳枝詞》,眉頭蹙損春山字。” 清 王士禛 《香祖筆記》卷三:“ 唐 人《柳枝詞》專詠柳,《竹枝詞》則泛言風土。”參見“ 楊柳枝 ”。
“柳枝詞”是中國古典詩詞中的一種特殊文體,其含義和文學特征可綜合如下:
“柳枝詞”是唐代《新樂府·近代曲·楊柳枝詞》的省稱,源于樂府橫吹曲辭,最初為民間曲調,後經文人創作發展為詩體。因常以“柳”為意象而得名,柳枝柔長,象征離别與相思,成為情感紐帶的重要意象。
宋代詞人進一步拓展其主題,将“柳枝”發展為獨立詞牌,如晏殊、歐陽修等人借柳抒寫細膩情思,使這一文體從樂府詩向宋詞過渡。
注:以上内容綜合了劉禹錫、鄭文寶等代表作品及文學評析,若需查看完整詩作或具體賞析,(劉禹錫詩)及(鄭文寶詩)。
《柳枝詞》是一首古代詩歌,通過描寫柳樹枝條的柔韌和婉約之美表達愛情之意。這首詞道出了作者對柳樹的喜愛,并将柳樹與女子的美麗相比較,形成了獨特的藝術形象。
《柳枝詞》的拆分部首是木和川,其中木是主部首。根據部首和筆畫,可以确定柳枝詞的拼音為"liǔ zhī cí"。
《柳枝詞》源自中國古代文學,最早見于唐代文學作品。它是唐代文學中一種特有的題材,後來逐漸發展成為一種獨立的文學形式。《柳枝詞》被稱為傳世經典,至今仍有廣泛的影響。
在繁體中文中,《柳枝詞》可以寫作「柳枝詞」。
古時的漢字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包括字體的形狀和筆畫的構造。《柳枝詞》在古代寫法中,柳的字形使用了較多的筆畫,而枝的字形比較簡化。
《柳枝詞》的例句:
「綠楊芳草二十年,柳條青青醉别鞭。」
這句詞描繪了作者與愛人之間的别離情景,通過柳條的形容,表達了難舍的思念和愁緒。
與《柳枝詞》相關的組詞有:柳樹、柳葉、柳絮、詞曲等。
與《柳枝詞》意境相近的近義詞有:柳幕詞、柳絲詞等。
與《柳枝詞》意境相反的反義詞可以是:梅花詞、山岚詞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