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犧的意思、象犧的詳細解釋
象犧的解釋
祭祀用的酒樽。 宋 韓維 《答曼叔見謝穎橋相過之什》詩:“危然正論中法義,豆籩羅列陳象犧。” 清 趙翼 《嶽祠銅爵》詩之三:“滄桑刼後金甌缺,剩此殘樽作象犧。”
詞語分解
- 象的解釋 象 à 哺乳動物,是地球上最大的動物,多産在印度、非洲等熱帶地區,門牙極長,可用于雕刻成器皿或藝術品:象牙。象牙寶塔(喻脫離群衆和生活的文學家、藝術家的小天地)。 形狀,樣子:形象。景象。氣象。現象。
- 犧的解釋 犧 (犧) ī 古代稱做祭品用的純色牲畜:犧牲(.古代祭祀用牲的通稱,色純為“犧”,體全為“牲”,如“犧犧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為了崇高的目的舍去自己的生命或權利等,如“為祖國不怕流血犧犧”;.
專業解析
"象犧"一詞在漢語中屬于較為生僻的古語詞彙,其含義需結合古代文獻和權威辭書進行解釋。以下是基于漢語詞典角度的詳細釋義:
一、 核心詞義
“象犧”指古代宗廟祭祀所用的象形酒器或象形祭器。其中:
- “象”:在此指模仿、效法,引申為塑造其形狀。
- “犧”:原指古代祭祀用的純色牲畜(犧牛),後引申指祭祀用的酒樽,即“犧尊”。
- 因此,“象犧”特指鑄造成某種動物(如牛、象等)形狀的、用于盛放祭祀用酒的貴重禮器。
二、 出處與典籍依據
該詞可見于古代禮制文獻及注釋:
- 《周禮》相關記載:雖然“象犧”一詞未直接見于《周禮》正文,但漢代經學大師鄭玄在為《周禮·春官·司尊彜》作注時,解釋“犧尊”時提及了類似概念,後世常将“象犧”與“犧尊”關聯,指代動物形狀的尊彜。
- 《禮記》及注疏:在描述宗廟祭祀禮儀和器用時,“犧象”常并稱(如《禮記·明堂位》有“犧象,周尊也”),這裡的“象”指“象尊”,“犧”指“犧尊”。“象犧”可視為此類尊彜的合稱或特定指代。
三、 權威辭書釋義
- 《漢語大詞典》:明确收錄“象犧”詞條,釋義為“祭祀用的酒器”。
- 《辭源》(修訂本):在解釋“犧尊”時指出,犧尊常與“象尊”并稱,犧尊形似牛,象尊形似象,均為祭祀重器。“象犧”可理解為這類象形酒器的統稱或特指。
四、 文化内涵
“象犧”作為禮器:
- 象征意義:其動物造型(牛、象等)常蘊含祥瑞、力量或溝通神靈的寓意。
- 等級體現:是古代宗廟祭祀中的重要陳設,體現了禮制的森嚴和祭祀的莊重。
- 工藝價值:代表了古代青銅鑄造或陶瓷工藝的高超水平。
“象犧”是一個源于古代禮制文化的專有名詞,特指用于宗廟祭祀、鑄造成動物形狀(尤以牛形或象形為典型)的貴重酒器(尊彜)。其核心含義是祭祀用的象形酒樽/禮器,體現了古代中國的祭祀禮儀級制度和工藝美術成就。
主要參考來源:
-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 《辭源》(商務印書館,修訂本)
- 《周禮注疏》(鄭玄注,賈公彥疏)
- 《禮記正義》(鄭玄注,孔穎達疏)
網絡擴展解釋
“象犧”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用于描述祭祀相關的器物。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象犧(拼音:xiàng xī)指祭祀時盛酒的樽類禮器。該詞常見于古代文獻,如宋代韓維、清代趙翼的詩句中均有提及,例如“豆籩羅列陳象犧”(《答曼叔見謝穎橋相過之什》)、“剩此殘樽作象犧”(《嶽祠銅爵》)。
二、字詞分解
-
象
此處指形制或裝飾,可能源于古代酒器“象尊”(形似大象的青銅酒器)。
-
犧
原指祭祀用的純色牲畜(如“犧牛”),後引申為祭祀禮器。參考《說文解字》,“犧”本義為“宗廟之牲”。
三、文獻用例
- 明代張璨:“瑟柱锵鸾鳳,尊罍列象犧。”(《惱公詩題遊春士女圖》)
- 元代陳孚:“衮冕明蟲藻,樽罍列象犧。”(《東平府》)
四、現代應用
該詞屬于生僻文言詞彙,現代漢語中極少使用,多出現于古籍研究或詩詞賞析中。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滬江線上詞典或查字典的詳細釋義。
别人正在浏覽...
敗悔蚌蜃插标刬剔稱副楚木錯身戴鬥大鑼大鼓刀筆士點定遞身斷根絕種對峙膚受之訴輔政贛愚閨苑後生子扈帶混抖摟酸劫塵戒心極法經營慘淡金鶴垆君山楷正客土孔顔狂态老咬蟲賣直牧民鳥路怕敢朋人樵侶起手巾器玩認可柔伸腮幫生聚霜實飕飗俗徒踏破鐵鞋填報侻順蛙坎望養晚暮溫愛缊韠物音相錯閑事諧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