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品的意思、詞品的詳細解釋
詞品的解釋
詞的品格。 清 李漁 《閑情偶寄·詞曲下·音律》:“作者處此,但能布置得宜,安頓極妥,便是千幸萬幸之事,尚能計其詞品之低昂,文情之工拙乎?” 王國維 《人間詞話》十二:“‘畫屏金鷓鴣’, 飛卿 語也,其詞品似之。‘絃上黃鶯語’, 端己 語也,其詞品亦似之。”
詞語分解
- 詞的解釋 詞 (詞) í 語言裡最小的可以獨立運用的單位:詞彙。詞書。詞典。詞句。詞序。詞組。 言辭,話語,泛指寫詩作文:歌詞。演講詞。誓詞。詞章。詞律(文詞的聲律)。 中國一種詩體(起于南朝,形成于唐代,盛行
- 品的解釋 品 ǐ 物件:物品。産品。贈品。戰利品。 等級,種類:品名。品類。品色。品位。 性質:品質。品行(妌 )。品節(指人的品行節操)。人品。 體察出好壞、優劣等:品評。品第(品評優劣而定其等級)。品味(品
專業解析
詞品,在漢語詞典學和語言學中,指的是詞的語法分類或詞性類别。它是根據詞在句子結構中所起的語法功能、形态變化(在漢語中相對較少)以及所表達的概括意義,對詞彙進行的系統劃分。
以下是對“詞品”概念的詳細解釋:
-
核心定義與目的:
- “詞品”的核心含義是将語言中的詞彙按照其語法屬性進行歸類。這種分類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理解和描述語言的結構規則(語法),明确不同類别的詞在組詞造句時的功能、位置以及與其他詞的組合關系。例如,名詞主要表示人、事物、時間、處所等,常在句中作主語、賓語;動詞表示動作、行為、變化等,常在句中作謂語。
-
分類依據:
- 語法功能:這是漢語詞類劃分最主要的依據。指詞在短語或句子中能充當什麼句法成分(如主語、謂語、賓語、定語、狀語、補語)以及詞與詞之間的組合能力(如名詞前能加數量短語,動詞後能加“了、着、過”等動态助詞)。
- 概括意義:指一類詞所共有的抽象意義範疇。雖然意義不能作為劃分詞類的唯一标準(因為同一詞類的詞意義可能相差很遠,不同詞類的詞意義可能相近),但它是一個重要的參考因素。例如,表示事物名稱的詞歸為名詞,表示動作行為的詞歸為動詞。
- 形态特征(有限):在漢語中,詞的形态變化(如重疊、附加詞綴)不如印歐語系語言豐富和系統,但某些形态特征可以作為輔助判斷标準。例如,部分動詞可以重疊(想想、讨論讨論),部分形容詞可以加詞綴(如“-子”、“-兒”、“-頭”構成名詞,但這不是絕對的)。
-
主要詞品(詞類):
- 漢語語法學界對詞類的具體數目和名稱存在一些不同看法,但核心類别是公認的。根據主流的現代漢語語法體系(如參考呂叔湘、朱德熙等先生的著作),主要詞品包括:
- 名詞:表示人、事物、時間、處所等名稱的詞。如“學生”、“電腦”、“明天”、“北京”。
- 動詞:表示動作、行為、心理活動、存在、變化、消失等的詞。如“跑”、“學習”、“愛”、“有”、“發展”、“消失”。
- 形容詞:表示性質、狀态的詞。如“高”、“美麗”、“認真”、“雪白”。
- 數詞:表示數目和次序的詞。如“一”、“百”、“第一”。
- 量詞:表示計量單位的詞。常與數詞結合使用(數量短語)。如“個”、“隻”、“條”、“次”、“趟”。
- 代詞:具有代替、指示作用的詞。如“我”、“這”、“誰”、“怎樣”。
- 副詞:主要修飾動詞、形容詞,表示程度、範圍、時間、頻率、情态、語氣等的詞。如“很”、“都”、“已經”、“常常”、“難道”。
- 介詞:用在名詞、代詞或名詞性短語前,共同組成“介詞短語”,表示時間、處所、方式、原因、目的、對象、比較、排除等關系的詞。如“在”、“從”、“用”、“為了”、“關于”、“比”、“除了”。
- 連詞:連接詞、短語、分句或句子,表示各種邏輯關系的詞。如“和”、“而且”、“但是”、“因為”、“如果”。
- 助詞:附着在詞、短語或句子上,表示附加意義或語法關系的詞。分為結構助詞(的、地、得)、動态助詞(了、着、過)、語氣助詞(嗎、呢、吧、啊)等。
- 歎詞:表示感歎、呼喚或應答的詞。獨立性強,通常不與其他成分發生結構關系。如“啊”、“唉”、“喂”、“嗯”。
- 拟聲詞:模拟自然界聲音的詞。如“嘩啦”、“轟隆”、“叮當”。
-
詞品的功能與重要性:
- 語法分析的基礎:詞品劃分是進行句法分析(如分析句子成分、短語結構)的前提。隻有明确了詞的類别,才能理解其在句子中的功能和相互關系。
- 語言教學的核心:無論是母語教學還是對外漢語教學,掌握詞類及其用法都是學習語法的關鍵環節。
- 詞典編纂的要素:現代漢語詞典(如《現代漢語詞典》)在詞條釋義中,通常會标注該詞的詞類(詞品),這是詞典提供的重要語法信息,幫助使用者正确理解和運用詞語。
- 語言信息處理的依據:在自然語言處理、機器翻譯等領域,詞性标注是基礎性工作,詞品體系是标注的依據。
參考來源:
- 呂叔湘,《現代漢語八百詞》(商務印書館):該書對漢語常用詞的用法進行了詳細描述,是理解漢語詞類(詞品)及其功能的重要參考書。
- 朱德熙,《語法講義》(商務印書館):系統闡述了現代漢語語法體系,包括詞類劃分的理論和實踐,是漢語語法學的經典著作。
-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作為權威的漢語語文詞典,其對每個詞條标注的詞類信息,體現了學界對“詞品”的主流認定标準。
- 黃伯榮,廖序東,《現代漢語》(高等教育出版社):廣泛使用的大學教材,對漢語詞類(詞品)的定義、劃分标準、具體類别和語法特點有清晰的論述。
網絡擴展解釋
“詞品”一詞主要有以下兩方面的含義,綜合多來源信息整理如下:
一、詞作的藝術品格與質量
-
基本定義
“詞品”指詞的品格或質量,用于評價詞作的藝術水準。 例如清代李漁在《閑情偶寄》中提出,詞品的高低需兼顧文辭與情感表達;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以“畫屏金鹧鸪”“弦上黃莺語”等句為例,通過意象風格評析溫庭筠、韋莊等詞人的詞品特質。
-
延伸意義
廣義上也可指言辭或文章的審美層次,甚至形容人的修養與品質。 例如孫中山曾以“品重醴泉”題詞褒揚張裕葡萄酒,借“品”字體現對品質的推崇。
二、明代楊慎的論詞專著《詞品》
-
著作内容
該書共六卷,拾遺一卷,主要考據詞調來源、分析詞體與樂府關系,并收錄曆代詞人作品及評語。 書中提出詞作分類标準,如“神品”“妙品”等,強調詞需兼具才思與情感共鳴。
-
曆史價值
作為明代重要詞學文獻,《詞品》系統梳理了詞體發展脈絡,尤其注重六朝樂府對詞的影響,為後世詞學研究提供了豐富素材。
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參考《詞品》原著或權威文學評論(如王國維《人間詞話》)。
别人正在浏覽...
巴西暖流貝囊藏府蟾精城河秤匠持疑不決船到橋門自會直傳诂打夜作東來紫氣扼臂齧指惡取笑發命坊院服馬怪氣貴孽轟轟隱隱灰吹賈民肩胛骨郊霈靳薄荊钗布裙積仁記注隽才控勒礦車暌異鹍柱良針夢撒撩丁民委民族共同語木産飄迹起肓慶慰稔惡盈貫軟言潤筆資潤溽少形砂子神女峰攝取蛇蠍視民如子死寇天患萬壽唯喏顯擺香臭校登笑嘻嘻諧價吸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