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相抵觸,不一緻。《續資治通鑒·宋高宗紹興六年》:“ 鼎 因曰:‘臣始初與 張浚 如兄弟,近因 呂祉 輩離間,遂爾暌異,今同相位,勢不兩立。’”
(2).分離。《明史·列女傳二·倪氏》:“性純孝,舅早世,憫姑老,朝夕侍寝處,與夫暌異者十五年。”
“暌異”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雙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相抵觸、不一緻
指觀點、立場或行為存在矛盾沖突。例如《續資治通鑒》記載:“臣始初與張浚如兄弟,近因呂祉輩離間,遂爾暌異,今同相位,勢不兩立。”
分離、相隔
描述因客觀原因導緻的人或事物分開。如《明史》提到某女子“與夫暌異者十五年”,即夫妻分離長達十五年。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中的例句或用法,可參考《續資治通鑒》《明史》等文獻來源。
暌異是一個漢字詞語,通常用來形容事物之間的迥然不同,差異極大。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心”和“巷”。這個詞的構造按照部首順序拆分,可以分為“心”和“己”兩個部分。
心部表示感情、心情,巷部表示延伸、差異。因此,暌異的意思是感情或差異十分懸殊,彼此之間相差很大。
暌異的字形源于古代字,是經曆了演變與變革才形成現在的樣子。繁體字“暌”由悔旁加上彳作旁構成,表示不同的感情。而簡化字“暌”則是在繁體字的基礎上去除了多餘的筆畫。
在古代的漢字寫法中,暌異是以“暌”為主體加上一個所示的聲符,也就是聲旁。聲旁會根據不同的發音來選擇不同的字形,以表示該字的音訊。
以下是使用暌異這個詞的例句:
1. 他們的觀點相去甚遠,可以說是暌異不同。
2. 這兩個作家的寫作風格暌異,展現出不同的藝術觀念。
暌異這個詞可以與其他詞語進行組合,形成新的詞語,例如:
1. 暌隔:表示彼此之間有明顯的隔閡。
2. 異常:表示超出常态、不同尋常。
暌異的反義詞則是同一,表示彼此相同,沒有差異。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