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品的意思、词品的详细解释
词品的解释
词的品格。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下·音律》:“作者处此,但能布置得宜,安顿极妥,便是千幸万幸之事,尚能计其词品之低昂,文情之工拙乎?” 王国维 《人间词话》十二:“‘画屏金鷓鴣’, 飞卿 语也,其词品似之。‘絃上黄鶯语’, 端己 语也,其词品亦似之。”
词语分解
- 词的解释 词 (詞) í 语言里最小的可以独立运用的单位:词汇。词书。词典。词句。词序。词组。 言辞,话语,泛指写诗作文:歌词。演讲词。誓词。词章。词律(文词的声律)。 中国一种诗体(起于南朝,形成于唐代,盛行
- 品的解释 品 ǐ 物件:物品。产品。赠品。战利品。 等级,种类:品名。品类。品色。品位。 性质:品质。品行(妌 )。品节(指人的品行节操)。人品。 体察出好坏、优劣等:品评。品第(品评优劣而定其等级)。品味(品
专业解析
词品,在汉语词典学和语言学中,指的是词的语法分类或词性类别。它是根据词在句子结构中所起的语法功能、形态变化(在汉语中相对较少)以及所表达的概括意义,对词汇进行的系统划分。
以下是对“词品”概念的详细解释:
-
核心定义与目的:
- “词品”的核心含义是将语言中的词汇按照其语法属性进行归类。这种分类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描述语言的结构规则(语法),明确不同类别的词在组词造句时的功能、位置以及与其他词的组合关系。例如,名词主要表示人、事物、时间、处所等,常在句中作主语、宾语;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变化等,常在句中作谓语。
-
分类依据:
- 语法功能:这是汉语词类划分最主要的依据。指词在短语或句子中能充当什么句法成分(如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以及词与词之间的组合能力(如名词前能加数量短语,动词后能加“了、着、过”等动态助词)。
- 概括意义:指一类词所共有的抽象意义范畴。虽然意义不能作为划分词类的唯一标准(因为同一词类的词意义可能相差很远,不同词类的词意义可能相近),但它是一个重要的参考因素。例如,表示事物名称的词归为名词,表示动作行为的词归为动词。
- 形态特征(有限):在汉语中,词的形态变化(如重叠、附加词缀)不如印欧语系语言丰富和系统,但某些形态特征可以作为辅助判断标准。例如,部分动词可以重叠(想想、讨论讨论),部分形容词可以加词缀(如“-子”、“-儿”、“-头”构成名词,但这不是绝对的)。
-
主要词品(词类):
- 汉语语法学界对词类的具体数目和名称存在一些不同看法,但核心类别是公认的。根据主流的现代汉语语法体系(如参考吕叔湘、朱德熙等先生的著作),主要词品包括:
- 名词:表示人、事物、时间、处所等名称的词。如“学生”、“电脑”、“明天”、“北京”。
- 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存在、变化、消失等的词。如“跑”、“学习”、“爱”、“有”、“发展”、“消失”。
- 形容词:表示性质、状态的词。如“高”、“美丽”、“认真”、“雪白”。
- 数词:表示数目和次序的词。如“一”、“百”、“第一”。
- 量词:表示计量单位的词。常与数词结合使用(数量短语)。如“个”、“只”、“条”、“次”、“趟”。
- 代词:具有代替、指示作用的词。如“我”、“这”、“谁”、“怎样”。
- 副词:主要修饰动词、形容词,表示程度、范围、时间、频率、情态、语气等的词。如“很”、“都”、“已经”、“常常”、“难道”。
- 介词:用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前,共同组成“介词短语”,表示时间、处所、方式、原因、目的、对象、比较、排除等关系的词。如“在”、“从”、“用”、“为了”、“关于”、“比”、“除了”。
- 连词:连接词、短语、分句或句子,表示各种逻辑关系的词。如“和”、“而且”、“但是”、“因为”、“如果”。
- 助词:附着在词、短语或句子上,表示附加意义或语法关系的词。分为结构助词(的、地、得)、动态助词(了、着、过)、语气助词(吗、呢、吧、啊)等。
- 叹词:表示感叹、呼唤或应答的词。独立性强,通常不与其他成分发生结构关系。如“啊”、“唉”、“喂”、“嗯”。
- 拟声词:模拟自然界声音的词。如“哗啦”、“轰隆”、“叮当”。
-
词品的功能与重要性:
- 语法分析的基础:词品划分是进行句法分析(如分析句子成分、短语结构)的前提。只有明确了词的类别,才能理解其在句子中的功能和相互关系。
- 语言教学的核心:无论是母语教学还是对外汉语教学,掌握词类及其用法都是学习语法的关键环节。
- 词典编纂的要素:现代汉语词典(如《现代汉语词典》)在词条释义中,通常会标注该词的词类(词品),这是词典提供的重要语法信息,帮助使用者正确理解和运用词语。
- 语言信息处理的依据:在自然语言处理、机器翻译等领域,词性标注是基础性工作,词品体系是标注的依据。
参考来源:
- 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商务印书馆):该书对汉语常用词的用法进行了详细描述,是理解汉语词类(词品)及其功能的重要参考书。
- 朱德熙,《语法讲义》(商务印书馆):系统阐述了现代汉语语法体系,包括词类划分的理论和实践,是汉语语法学的经典著作。
-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作为权威的汉语语文词典,其对每个词条标注的词类信息,体现了学界对“词品”的主流认定标准。
- 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高等教育出版社):广泛使用的大学教材,对汉语词类(词品)的定义、划分标准、具体类别和语法特点有清晰的论述。
网络扩展解释
“词品”一词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含义,综合多来源信息整理如下:
一、词作的艺术品格与质量
-
基本定义
“词品”指词的品格或质量,用于评价词作的艺术水准。 例如清代李渔在《闲情偶寄》中提出,词品的高低需兼顾文辞与情感表达;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以“画屏金鹧鸪”“弦上黄莺语”等句为例,通过意象风格评析温庭筠、韦庄等词人的词品特质。
-
延伸意义
广义上也可指言辞或文章的审美层次,甚至形容人的修养与品质。 例如孙中山曾以“品重醴泉”题词褒扬张裕葡萄酒,借“品”字体现对品质的推崇。
二、明代杨慎的论词专著《词品》
-
著作内容
该书共六卷,拾遗一卷,主要考据词调来源、分析词体与乐府关系,并收录历代词人作品及评语。 书中提出词作分类标准,如“神品”“妙品”等,强调词需兼具才思与情感共鸣。
-
历史价值
作为明代重要词学文献,《词品》系统梳理了词体发展脉络,尤其注重六朝乐府对词的影响,为后世词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素材。
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参考《词品》原著或权威文学评论(如王国维《人间词话》)。
别人正在浏览...
饱食终日宝轴贬称辨洁碧翁勃厉不轨不物程方笞扑吃受崇表臭氧船籍畜智锉角媒人道不的棣萼牓端丽分符公槂瞽聩含含糊糊赫罗图喝神駡鬼红河后晋滑浄火炉椒鹤文石教谏赍材鯨濤鼉浪技养趷梯趷连三跨五貍头竹龙头客偻罗梅花坞明角漂撇辟水犀前韵青女青霄穷鸟归人榷征荣镜三辅少妃射乌释跷硕人遬濮退辞下定义仙俦向注匣屉儿遐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