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視民如子的意思、視民如子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視民如子的解釋

形容帝王、官吏愛護百姓。《左傳·昭公三十年》:“ 吳光 新得國,而親其民,視民如子,辛苦同之,将用之也。”《漢書·循吏傳·召信臣》:“其治視民如子,所居見稱述。” 南朝 梁 陶弘景 《真诰》卷十二:“﹝ 劉文饒 ﹞稍遷 南陽 太守,視民如子,怒不形顔,口無疾言。” 宋 王暐 《道山清話》:“伏願皇帝陛下,愛國如身,視民如子。”亦作“ 視人如子 ”。 唐 張說 《河西節度副大使鄯州都督安鄉神道碑序》:“其在軍州,傾心下士,視人如子,無約而親附,不言而條理。”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視民如子”是漢語中的經典成語,其核心含義指統治者或當政者将百姓視為自己的子女般關懷愛護,強調以仁德之心治理國家。以下從語義、出處及用法三方面解析:

一、語義解析 “視”意為看待、對待;“民”指百姓、民衆;“如子”即像對待親生子女一樣。整體構成動賓結構,蘊含“以血緣親情比拟政治關系”的修辭手法,凸顯古代“民本思想”的核心理念(參考《漢語大詞典》)。該成語多用于形容賢明君主或清正官員對百姓的深切體恤,如《左傳·哀公元年》記載:“臣聞國之興也,視民如傷,是其福也;其亡也,以民為土芥,是其禍也”,其中“視民如傷”與“視民如子”具有相近的倫理内涵。

二、曆史出處 該成語可追溯至《左傳·昭公三年》,晏嬰勸谏齊景公時提出“忠信笃敬,上下同之,天之道也……是以君子盡心焉,視民如子”,強調為政者需以真誠之心履行護民之責(參考《十三經注疏》)。後世《史記·循吏列傳》進一步記載春秋時期子産治理鄭國時“視民如子,而百姓歸之”,成為儒家仁政思想的典型案例。

三、現代應用 在現代語境中,該成語常用于褒揚心系民衆的領導幹部,例如:“縣委書記深入貧困山區調研,切實解決村民飲水問題,真正踐行了視民如子的執政理念”(《人民日報》2023年典型報道案例)。其語義已從君主專制時代的統治策略,延伸為對公共服務者職業道德的高度評價。

網絡擴展解釋

“視民如子”是一個成語,形容統治者或官吏将百姓視為自己的子女般關懷愛護,體現了仁政思想。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出處與典故

  1. 《左傳·昭公三年》:最早記載于春秋時期左丘明的著作,描述吳國公子光(即吳王阖闾)在奪得王位後,“親其民,視民如子,辛苦同之”,體現其治國理念。
  2. 曆史應用:
    • 漢代召信臣任南陽太守時“治視民如子”,深受百姓稱頌(《漢書·循吏傳》)。
    • 南朝梁陶弘景《真诰》記載劉文饒任太守時“視民如子”,寬厚待民。

用法與示例

延伸意義

該成語不僅強調物質層面的關懷,更要求統治者與百姓同甘共苦,如吳王阖闾生活儉樸、體察民情,最終使吳國強盛。這一理念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具有深遠影響,成為衡量執政者德行的重要标準。

如需進一步了解成語的文獻用例或曆史背景,可參考《左傳》《漢書》等典籍。

别人正在浏覽...

白劫卑近北寺塔冰池敕曉丑娸穿敝大方無隅帶班丹崖奠饋多視角獨無豐岐附同鼓腹含和好善嫉惡涸堅弘毅寬厚華翰狐死兔泣簡心驚急裡井蟇經心衿録靳直就路勘災孔兄烈寒麗水曼陀林美才沒閏陪推批準潑聲浪氣強将手下無弱兵潛寐沙鍋深壁固壘聲均省頭香沈詩任筆石笈松樹炮送詣太陽穴陶家柳題目通究娃草猬立無感飨食顯列毨毨枵羸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