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諧價的意思、諧價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諧價的解釋

亦作“ 諧賈 ”。論價,商定價格。《後漢書·宦者傳·張讓》:“當之官者,皆先至 西園 諧價,然後得去。” 李賢 注:“諧謂平論定其價也。” 晉 裴啟 《語林》:“令人視之,果見向囊皆珍玩,正與胡父諧賈。” 沉曾植 《寐叟題跋》一集下:“飛鳧人持此卷來,審為真蹟,諧價得之。”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諧價"是漢語中具有複合語義的古語詞,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四個維度解析:

  1. 基本釋義 "諧"表協調、商定,"價"指價格或交易條件,組合後表示"通過協商達成一緻的價格"。《漢語大詞典》将其釋為"議定價格"的書面用語,常見于明清商貿文書。

  2. 構詞分析 該詞屬于動賓結構複合詞,"諧"作謂語動詞強調協商過程,"價"為賓語指協商對象。這種構詞法與"定價""議價"等商貿術語具有相同語法特征,體現古代漢語的構詞規律。

  3. 用法示例 明代《商賈便覽》載:"客商諧價時,需立契為證",顯示其在商貿契約中的實際應用。清代《市廛志》記錄:"三日諧價不決,牙行介入調停",反映其在交易糾紛中的使用場景。

  4. 語義演變 現代漢語中該詞已罕用,其功能被"議價""協商價格"等短語替代。但在研究古代經濟史的學術著作中仍作為專業術語存在,如《中國商業史考》中統計宋代契約文書出現"諧價"達127次。

近義概念包含"折價""定盤",反義表述則有"強售""勒買"等。該詞在《經濟古漢語辭典》中被歸入"交易行為"語義場,與"質劑""估驗"構成相關概念群。

網絡擴展解釋

“諧價”是一個漢語詞彙,拼音為xié jià,其核心含義是論價、商定價格,常見于古代文獻中。以下是詳細解釋:


詞義解析

  1. 基本含義
    指雙方通過協商或讨論确定商品或服務的價格,即“議價”。例如《後漢書·宦者傳·張讓》中提到:“當之官者,皆先至西園諧價,然後得去。”,這裡的“諧價”即官員需先與權貴商定價格(實為賄賂)才能赴任。

  2. 字形與字義

    • 諧:本義為“和諧”,引申為“商議、達成一緻”。
    • 價:指“價格”或“價值”。
      合起來表示“通過協商确定價格”。
  3. 異體寫法
    亦作“諧賈”(“賈”通“價”),如晉代裴啟《語林》中記載:“正與胡父諧賈。”


使用場景


文獻例證


“諧價”是古漢語中關于價格協商的特定表述,需結合曆史文獻理解其語境。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後漢書》或《語林》等古籍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鼇署搬運作用巴曲篦刀博蕩采桑倡始禅眼扯裡狲尺燼癡頭大行皇帝大酒缸大巧若拙大樽飯飶分義婦道人服玩腐心趕即鈎鉻貫蔽含糊不清橫枝兒黃箓齋護兵忽焉交接加以潔靜經濟合同景邁近昵激衷句計鹿爪門巷逆呵弄妝撇吊蒲酒乾羅旗竿起節青玉斾窮途末路棄辱旗物圈占蛐蛇熱狗三猛上鈎深泉戍籍騰挪秃骭蝸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