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荊钗布裙的意思、荊钗布裙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荊钗布裙的解釋

荊枝為钗,粗布為裙。婦女簡陋寒素的服飾。《太平禦覽》卷七一八引《列女傳》:“ 梁鴻 妻 孟光 ,荊釵布裙。”《初學記》卷十引 南朝 宋 虞通之 《為江敩讓尚公主表》:“如臣素流,家貧業寡,年近将冠,皆已有室,荊釵布裙,足得成禮。” 唐 李商隱 《重祭外舅司徒公文》:“紵衣縞帶,雅況或比於 僑 吳 ;荊釵布裙,高義每符於 梁 孟 。” 元 薩都剌 《織女圖》詩:“又不聞田家歸,日埽春蠶宵織布,催租縣吏夜打門,荊釵布裙夫短袴。” 清 沉複 《浮生六記·坎坷記愁》:“錦衣玉食者未必能安於荊釵布裙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荊钗布裙

一、基本釋義

“荊钗布裙”指以荊枝為發钗、粗布為裙,形容女子服飾樸素簡樸。該成語多用于贊頌女性不慕奢華、勤儉持家的品德,亦代指貧寒之家的婦女。

二、詞義解析

  1. 構詞分解

    • 荊钗:荊條制成的發簪。荊為山野常見灌木,枝條堅韌,貧家女子無金玉首飾,遂以荊枝束發。
    • 布裙:粗布縫制的衣裙。布指未染色的麻布或葛布,質地粗糙,為古代平民常用衣料。

      二者結合,凸顯清貧生活中女性的質樸形象。

  2. 文化内涵

    該詞承載傳統儒家對女性“德重于容”的價值觀。如《列女傳》載梁鴻妻孟光“荊钗布裙”,夫妻隱居耕讀,成為賢德典範。後世文學中,常用此語褒揚女性淡泊物欲、堅守本心的品格。

三、曆史源流

  1. 典籍出處

    最早見于東漢《太平禦覽》引《列女傳》:“梁鴻妻孟光,荊钗布裙。” 後《初學記》亦載:“後漢梁鴻妻戴荊钗,著布裙。”

  2. 語義演變

    唐宋詩詞中漸成固定意象。如李山甫《貧女》詩:“平生不識繡衣裳,閑把荊钗亦自傷”,以“荊钗”暗喻寒門女子的堅貞。

四、現代應用

  1. 引申意義

    除形容衣着樸素外,亦延伸為:

    • 安貧樂道的生活态度:如“雖居鬧市,她卻甘守荊钗布裙的淡泊”。
    • 象征内在美德:與“錦衣玉食”對比,強調精神富足重于物質享受。
  2. 使用場景

    常見于文學作品、人物評述及家風訓導,如:“母親一生荊钗布裙,卻培育出三位博士。”


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荊钗布裙”詞條釋義。
  2. 《太平禦覽·卷七百十八》引《列女傳》,中華書局影印本。
  3. 《初學記·卷二十六》,唐代徐堅輯,中華書局校注本。
  4. 《全唐詩》李山甫《貧女》詩析解,上海古籍出版社。

網絡擴展解釋

“荊钗布裙”是一個漢語成語,用于形容婦女樸素節儉的裝束,尤其指貧寒女子的穿着。以下是詳細解釋:

1.釋義

“荊钗”指用荊條(一種灌木枝條)制成的發钗,“布裙”即粗布制成的裙子。該成語字面指用簡陋材料制作的服飾,引申為女性衣着樸實無華,不尚奢華,常與清貧生活狀态相關聯。

2.出處與典故

3.用法與結構

4.文化内涵

該成語不僅描述服飾,更被賦予道德寓意,常用來贊頌女性勤儉持家、不慕虛榮的品質,如孟光與梁鴻“舉案齊眉”的典故,成為古代夫妻相敬如賓的典範。


提示:若需了解具體文獻中的用例或更多近義詞,可參考《列女傳》《清波雜志》等古籍,或查閱權威詞典進一步擴展學習。

别人正在浏覽...

白首為功名半夏稻剝殼保姆陂障秉質賓屍觇察成布崇實楚台迵達多才廢亡風斯在下分率歌塵官複原職孤筇海東通寶還香了願懷術會攻禍邸禍難甲邸睑裂金口玉言急嘴急舌靠身文書連獨力黑龍鄉籠仗馬監南征北伐淖汙凝竭偶戲漂厲棋法傾否青夫荃宰如如不動删抹蛇管神禹收伏司吏松木送獻訴窮同日而論微霄吾倫無氣分享嘗詳妥下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