鹍柱的意思、鹍柱的詳細解釋
鹍柱的解釋
琵琶上架弦的枕木。借指琵琶。 清 崔肇琳 《菩薩蠻》詞:“黛螺供十斛,妝罷人如玉。鵾柱惜年華,低回明鏡前。”
詞語分解
- 鹍的解釋 鹍 (鵾) ū 〔鹍雞〕古書上說的一種形似天鵝的大鳥。 (鵾) 筆畫數:; 部首:鳥; 筆順編號:
- 柱的解釋 柱 ù 建築物中直立的起支撐作用的構件:柱子。柱石。頂梁柱。 形狀像柱子的東西,或作用重要如柱子的:水柱。柱臣(對國家有重要作用的臣子)。 筆畫數:; 部首:木;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鹍柱”是一個富有古典韻味的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與古琴相關,指代古琴上形似鹍鳥(古代傳說中的大鳥)的部件或作為琴柱的雅稱。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
本義與核心指代:
- 古琴部件: “鹍柱”最直接的含義是指古琴上用以架弦、調節音高的部件,即“琴柱”或“琴碼”。其形狀有時被想象或雕刻成類似鹍鳥(一種傳說中的大型鳥類,常與鳳凰并提)的形象,故得名“鹍柱”。它支撐琴弦,是古琴發聲的關鍵構件之一。
- 琴柱的雅稱: 即使琴柱本身并未雕刻成鹍鳥形狀,“鹍柱”也常被用作琴柱的美稱或代稱,取其典雅之意,源自鹍鳥的高潔形象與古琴的高雅氣質相契合。
-
字義分解與意象來源:
- 鹍 (kūn): 指古代傳說中的一種大鳥。《說文解字》等古籍記載其為似鳳的大鳥(亦有指稱大雞的說法)。在文學中,“鹍”常象征高潔、宏大或悲壯(如“鹍雞”指大雞,“鹍鵬”指大鵬鳥,“鹍弦”指用鹍雞筋做的琵琶弦,後泛指琴弦)。
- 柱 (zhù): 指支撐的柱子、支柱。在樂器(尤其是弦樂器如琴、瑟)中,特指架弦的碼子或支柱。
- 意象結合: “鹍柱”一詞将神話鳥類“鹍”的高潔宏大形象與樂器中關鍵的支撐部件“柱”相結合,既點明了其物理功能(支撐琴弦),又賦予了其深厚的文化意蘊和美感,使冰冷的樂器部件帶上了生動的藝術想象和情感寄托。
-
文化意蘊與象征:
- 高雅藝術的象征: 古琴是中國傳統文人音樂的至高代表,象征着高雅、清幽和深厚的文化修養。“鹍柱”作為古琴的核心部件之一,自然也承載了這種文化象征意義。
- 支撐與堅韌: “柱”的本義是支撐,引申為擔當、骨幹。“鹍柱”一詞也隱含着支撐琴音(即藝術表現)的堅韌力量。
- 神話與現實的交融: 将現實器物與神話形象結合,體現了古人“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和浪漫的藝術想象力。
“鹍柱”是一個源自中國古代音樂文化的專有名詞,主要指古琴上支撐琴弦的部件(琴柱),因其形或意與傳說中的神鳥“鹍”相關聯而得名。它既是古琴發聲的物理構件,也承載着豐富的文化象征意義,代表着高雅的藝術追求、堅韌的支撐力量以及神話與現實交融的浪漫情懷。
參考資料來源:
- 《漢語大詞典》(羅竹風主編) - 提供“鹍”與“柱”的權威字義解釋及“鹍柱”作為琴柱釋義。
-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 提供“鹍”的釋義及與古琴文化的關聯背景。
- 桓譚《新論·琴道》等古代音樂文獻 - 作為理解古琴構造及部件名稱的文化背景依據(雖未必直接記載“鹍柱”一詞,但為理解其語境提供支撐)。
- 《樂府詩集》等古代文學作品 - 體現“鹍”意象在音樂、文學中的運用,間接佐證“鹍柱”的文化意蘊。
網絡擴展解釋
“鹍柱”是一個較為生僻的詞彙,其含義與古代樂器相關,具體解釋如下:
基本釋義
鹍柱(kūn zhù)指琵琶上架弦的枕木,後借代指琵琶本身。
- 鹍:原指神話中的大鳥“鹍雞”,古詩詞中常與音樂意象關聯。
- 柱:此處特指琵琶上支撐琴弦的木質結構,通過調節柱位可改變音高。
結構與功能解析
- 物理結構
琵琶的“柱”是琴頸上凸起的橫木(也稱“品柱”),用于固定琴弦間距,控制音階。鹍柱作為其中一種部件,可能因材質或工藝得名。
- 文學引申
因“柱”為琵琶核心部件,古人常以“鹍柱”代指整件樂器,如清代崔肇琳《菩薩蠻》中“鵾柱惜年華”即以琵琶寄托情感。
相關例證
- 詩句引用:
“黛螺供十斛,妝罷人如玉。鵾柱惜年華,低回明鏡前。”(清·崔肇琳)
此處“鵾柱”既指樂器,亦隱喻時光流逝與人物心境。
綜合說明
該詞屬古代文學中的小衆用語,現代已較少使用。如需進一步考證,建議查閱《漢語大詞典》或專業樂器文獻,以補充網絡資料的不足。
别人正在浏覽...
百年不遇邦佐虣阚表綴哺餟傳志大老母颠阻頂颡地上弟佗二十四考中書令焚硯覆蔀浮光掠影高山隔搔古代希臘歡忱家教箭笄靜諷靜攝京削筋紐捄世開豁瞘瞜昆峰藍本勒子離碓流差厘整毛骨聳然猛然綿頓眇默逆書排方槃瓠前事妻兒青鋒劍青紅皁白禽殄瓊膏诎折忍辱負重唼咂受懲罰霜骨缌喪田巴退磁吐盂枉棹委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