扼臂齧指的意思、扼臂齧指的詳細解釋
扼臂齧指的解釋
扼:用力掐;齧:咬。掐胳膊,咬手指。形容母子心靈相互感應。
詞語分解
- 扼臂的解釋 手镯。 唐 無名氏 《薛昭傳》:“今有金扼臂,君可持往近縣易衣服。” 唐 宮嫔 《冥會詩》:“卻羨一雙金扼臂,得隨人世出将來。” 五代 和凝 《山花子》詞:“玉腕□重金扼臂,澹梳妝。”
- 齧指的解釋 .咬指頭。形容極為痛心。 唐 元稹 《台中鞫獄憶開元觀舊事呈損之兼贈周兄四十韻》:“蠻民詀諵訴,嚙指明痛癏。”《水浒傳》第九八回:“土人欲採取他(美石),卻被一聲霹靂,把幾個採石的驚死,半晌方醒。因此
網絡擴展解釋
“扼臂齧指”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è bì niè zhǐ,其核心含義是形容母子之間的心靈感應。以下是詳細解釋:
字面與比喻意義
- 字面解釋:
“扼”指用力掐,“齧”意為咬。字面指掐胳膊、咬手指的動作。
- 比喻意義:
源自古代典故,強調母子間深厚的情感聯繫和心靈相通,即使相隔遙遠,也能通過身體反應感知對方的情緒或需求。
典故出處
這一成語出自東漢王充的《論衡·感虛》。
故事背景:
曾子(曾參)在外砍柴時,家中來客,曾母希望留住客人,便掐自己的手臂。曾子突然感到手臂疼痛,立刻趕回家中,詢問母親緣由。母親解釋後,曾子明白這是母子間的感應。
用法與結構
- 語法功能:
通常作賓語或定語,用于描述母子情感聯繫(如:“他們母子間有扼臂齧指般的默契”)。
- 結構特點:
聯合式成語,由兩個動詞短語并列組成,增強動作的關聯性。
- 感情色彩:
中性詞,強調情感而非褒貶。
補充說明
- 文化内涵:
該成語反映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對親情的重視,尤其是母子紐帶的神聖性。
- 現代應用:
如今多用于文學或口語中,比喻親人間的深刻理解與感應,不限于母子關系。
如需進一步了解典故細節,可參考《論衡·感虛》原文或權威詞典釋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扼臂齧指》的意思
《扼臂齧指》意為握住胳膊咬指頭,形容憤怒、焦慮或痛苦的心情。
《扼臂齧指》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扼臂齧指》中的部首是手部,拆分後的部首是扌,剩下的部分是捉。
《扼臂齧指》的筆畫分别為:扌(3畫) + 臂(7畫) + 齧(11畫) + 指(9畫)。
《扼臂齧指》的來源
《扼臂齧指》一詞源于中國古代的文學作品,最早出現于明代文學家馮夢龍的《喻世明言》中,被用來形容人們激動、苦惱的心情。
《扼臂齧指》的繁體
《扼臂齧指》的繁體字為「扼臂齧指」。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有些漢字的形狀和現代不同。《扼臂齧指》的古時候漢字寫法可能有所變化,但具體寫法需要參考古代文獻或文字專家的研究。
《扼臂齧指》的例句
1. 他聽到這個消息,扼臂齧指,表達了他内心深深的憤怒。
2. 她焦慮不安,一直扼臂齧指,憂心忡忡。
《扼臂齧指》的組詞
扼胸齧指、咬指頭、握臂等。
《扼臂齧指》的近義詞
悲痛欲絕、激動不已、心急如焚。
《扼臂齧指》的反義詞
心安理得、泰然自若、坦然無懼。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