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頑敵。 唐 韓愈 《與鄂州柳中丞書》之二:“豈以為閤下真能引孤軍單進,與死寇角逐,争一旦僥倖之利哉?”
“死寇”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解析:
1. 基本釋義
“死寇”指代頑固不化的敵人或拼死抵抗的盜匪。該詞由“死”(形容頑固執著或喪失生命的狀态)和“寇”(泛指敵人、侵略者)組合而成,強調敵方難以征服的特性。
2. 古籍出處
該詞最早見于唐代韓愈的《與鄂州柳中丞書》:“豈以為閤下真能引孤軍單進,與死寇角逐,争一旦僥倖之利哉?”此處“死寇”形容敵方兇頑難纏,突顯戰況的嚴峻性。
3. 現代用法
現代漢語中,“死寇”多用于文學或曆史語境,如描述古代戰争中的敵對勢力(例如:“将軍率軍圍剿死寇,終平邊患”)。需注意其書面語色彩較濃,日常口語中較少使用。
補充說明
部分詞典(如漢典、查字典)将其歸為“頑敵”的同義詞,但實際語義更偏向強調敵方的頑固性與危險性,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死寇》一詞可以指代死去的盜匪或強盜。常用于形容那些以武力侵犯他人、行為惡劣且嚣張無法無天的惡徒。
《死寇》的部首拆分為“歹”和“寸”。部首“歹”表示壞、惡劣,寸則是一個漢字的部首和筆畫之一。此外,《死寇》共有12個筆畫。
《死寇》來源于漢字,是中國古代漢字的使用和發展演變而來的。繁體字為「死寇」,與簡體字寫法相同。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可能與現代寫法有所不同。對于《死寇》,一些古時候的寫法可能是「死匆」或「死叩」。這是因為漢字的形态隨着時代和地區的變遷而不斷變化的。
1. 村裡的人受夠了這些死寇的折磨。
2. 正義的力量最終擊敗了那些嚣張無法無天的死寇。
1. 死寇橫行、死寇如雲、死寇作亂、死寇盜匪。
1. 強盜、盜匪、歹徒、惡棍。
1. 警察、守序者、正直者。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