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守成。 宋 董弅 《閑燕常談》:“聖意匪獨俛同韋布之士,留神經術,仰見競競圖治,不安持守之深意,天下幸甚。”《元典章·诏令一·武宗登寶位诏》:“於戲!丕承丕顯,敢忘持守之心;于藩于宣,勉效忠勤之力。”
(2).操守。 清 魏源 《楊子慈湖贊》:“ 龍谿 持守不如 敬仲 真, 希元 、 悟修 皆非 敬仲 之匹。”
(3).指堅持操守。 許地山 《命命鳥》:“若是父親許我入 聖約翰海斯苦爾 ,我準保能持守得住,不會受他們底誘惑。”
持守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動詞,其核心含義指堅守、保持某種原則、信念或狀态,強調在時間推移或外界影響下仍不改變。以下從詞典釋義、詞源結構及引申用法詳細解析:
堅守原則或信念
指固守道德準則、信仰或承諾,不為外物所動。
例:持守本心,不為利誘。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第176頁。
保持某種狀态或習慣
表示持續維持原有的行為、規律或境況。
例:持守儉樸之風,數十年如一日。
來源:《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12年)第5卷,第328頁。
“持”意為“握、執”,引申為“掌控”;“守”意為“護衛、遵循”。二字組合強化了“主動維護并長期堅持”的動态過程。
先秦典籍已見類似表述,如《論語·衛靈公》中“守死善道”即含“持守”之意。
來源:王力《古代漢語》(中華書局,1999年)第2冊,第45頁。
道德層面的精神堅守
儒家強調“持守節操”,如《孟子·滕文公下》中“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即是對持守的诠釋。
來源:朱熹《四書章句集注》(中華書局,2011年)第258頁。
道家思想中的自然持守
《道德經》提倡“持守虛靜”,主張順應自然規律而非強求。
例:“緻虛極,守靜笃。”(《道德經》第十六章)
來源:陳鼓應《老子注譯及評介》(中華書局,2009年)第128頁。
權威參考:
(注:為符合學術規範,建議讀者通過圖書館或權威出版社官網查閱上述文獻原文。)
“持守”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三方面解析:
守成
指保持已有的成果或傳統,強調對既有狀态的維護。例如《元典章》中“不安持守之深意”即表達此意。
操守
表示個人的道德品質或行為準則。清代魏源在《楊子慈湖贊》中提到“持守不如敬仲真”,即指道德操守的對比。
堅持操守
強調在行動中堅守原則,如許地山《命命鳥》中“準保能持守得住”即體現對信仰或準則的堅持。
該詞既可指具體的行為(如守業),也可指抽象的精神品質(如道德堅持),需結合語境理解。如需進一步探讨哲學或宗教中的“持守”,可參考《命命鳥》等文獻。
白拂飽秣别居曾母暗沙車輪菜儲饷稻柴大氣圈丁字尺鬥極多言多語芳茗番蕉騑骖豐準浮澆幅隕橄榄綠告劄寡蛋鳏鳏毫铢鴻渞紅夷礮後婿火不思戛摩加膝墜淵既來之,則安之靜緣蠲弛峻命劇詩列爵靈辔龍岫馬券彌縫名根蓂莢難憑潘鬓噴浸千兵蹺騰起膠餅騎軍青吹窮家富路求舊山嵌申訴識慮四大空讨關調焦溫差電偶無處顯職析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