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氣圈的意思、大氣圈的詳細解釋
大氣圈的解釋
圍繞地球的氣體層。其全部或部分往往也稱為“大氣”或“大氣層”。由空氣、水汽和固體雜質三部分組成。從地面到高空,根據大氣中溫度的垂直分布特征,分對流層、平流層、中間層、熱層、外層等;根據其電離特性,分中性層、電離層和磁層;根據大氣成分,分均勻層和非均勻層;根據大氣中的化學反應,分光化層、上物理層和下物理層。
詞語分解
- 大的解釋 大 à 指面積、體積、容量、數量、強度、力量超過一般或超過所比較的對象,與“小”相對:大廳。大政。大氣候。夜郎自大。大腹便便。 指大小的對比:這間房有那間兩個大。 規模廣,程度深,性質重要:大局。大衆
- 氣圈的解釋 ∶一種可膨脹的橡皮圈,用作墊子以消除骨骼隆突部受到的壓力如預防褥瘡 ∶圍繞地球的空氣的整體
網絡擴展解釋
大氣圈(或稱大氣層)是環繞地球的一層氣體包層,由多種氣體和懸浮物質組成,是地球生命存在的重要環境基礎。以下為詳細解釋:
1. 組成結構
大氣圈主要由78%的氮氣(N₂)、21%的氧氣(O₂)以及少量氩氣(0.93%)、二氧化碳(0.04%)等氣體構成,并包含水蒸氣、氣溶膠等成分。其密度隨高度增加而遞減,總質量約5.15×10¹⁸ kg。
2. 垂直分層
大氣圈根據溫度梯度分為五層:
- 對流層(0-12 km):集中約75%大氣質量,天氣現象發生層
- 平流層(12-50 km):含臭氧層(20-30 km處),吸收紫外線
- 中間層(50-85 km):溫度隨高度下降,流星燃燒層
- 熱層(85-600 km):溫度達千度,存在電離層反射無線電波
- 外層(600 km以上):逐漸過渡到星際空間
3. 功能作用
- 生命保護:臭氧層過濾紫外線,大氣壓力維持液态水存在
- 氣候調節:通過溫室效應維持地表平均溫度約15℃
- 物質循環:參與水循環、碳循環等地球系統過程
- 屏障作用:摩擦消融隕石,阻擋宇宙輻射和高能粒子
4. 人類影響
工業革命後,二氧化碳濃度從280 ppm升至420 ppm,導緻溫室效應增強;氟利昂排放造成臭氧空洞,1987年《蒙特利爾議定書》實施後逐漸修複。
當前大氣圈研究關注氣候變化、空氣污染治理及行星大氣比較研究(如火星、金星大氣演化),為地球環境保護提供科學依據。
網絡擴展解釋二
大氣圈是指地球或其他行星上的氣體層,它包圍着地球,起到保護和維持生命活動的重要作用。
拆分部首和筆畫:
- 大:部首為大字底,共三畫。
- 氣:部首為氣字底,共四畫。
- 圈:部首為土字底,共囗丨三畫。
來源:
大氣圈這一詞彙起源于漢語,是由漢字組合而成的。
繁體:
大氣圈(繁體字)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大氣圈的寫法與現代寫法相似,隻是有些字形上的細微差異。
例句:
1. 大氣圈是地球保護我們免受太陽輻射的重要屏障。
2. 隨着飛機穿過大氣圈,我們能感受到明顯的氣溫變化。
組詞:
大氣環境、大氣層、大氣壓、大氣溫度
近義詞:
大氣層、大氣氛圍
反義詞:
真空空間、太空空洞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所幫助!若你對其他問題感興趣,歡迎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