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kind of lucky grass] 古代傳說中的瑞草。又名“曆莢”
蓂曆(日曆。因蓂莢的更換而知日月,故稱);蓂靈(神話中的瑞木名)
古代傳說中的一種瑞草。它每月從初一至十五,每日結一莢;從十六至月終,每日落一莢。所以從莢數多少,可以知道是何日。一名曆莢。《竹書紀年》卷上:“有草夾階而生,月朔始生一莢,月半而生十五莢;十六日以後,日落一莢,及晦而盡;月小,則一莢焦而不落。名曰蓂莢,一曰歷莢。” 晉 葛洪 《抱樸子·對俗》:“ 唐 堯 觀蓂莢以知月。” 唐 杜審言 《晦日宴遊》詩:“日晦隨蓂莢,春情著杏花。”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先聲》:“請問那幾種祥瑞?[屈指介] 河 出圖, 洛 出書……蓂莢發,芝草生。”
“蓂莢”是古代傳說中的一種瑞草,具有以下特點:
蓂莢(拼音:míng jiá)相傳為帝堯時期出現的神異植物,被視為祥瑞的象征。其名稱在古籍中也寫作“曆莢”,因其莢數變化可輔助紀日,故有“自然日曆”的功能。
蓂莢常出現在詩詞與典故中,象征吉祥或時間流逝。例如:
若需進一步了解相關古籍原文或詩詞引用,可查閱《竹書紀年》《抱樸子》等文獻來源。
《蓂莢》(mí jiá)是一個漢語詞語,指的是豆莢(豌豆、扁豆等植物的果莢)。蓂莢也可以用作比喻,表示團結合作的集體。
《蓂莢》的拆分部首是“艹”和“亅”,共包含9個筆畫。
《蓂莢》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說文解字》。據《說文解字》中的解釋,蓂莢本意指的是扁豆、豌豆等植物的果莢,後來也用來比喻人們互相依存、相互合作的關系。
《蓂莢》的繁體字為「蓂莢」。
古時的寫法可能會有些差異,如「蒾莢」是一種古代對《蓂莢》的寫法。
1. 團結合作是我們所追求的理想狀态,就像蓂莢一樣緊密相連。
2. 這個小組的成員之間像蓂莢一樣默契配合,取得了優秀的成績。
組詞:蓂莢團結、蓂莢合作、蓂莢關系、蓂莢一體。
近義詞:莢果、士豆。
反義詞:孤立、分散。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