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騎兵部隊。《舊五代史·唐書·莊宗紀二》:“帝以騎軍追擊之, 梁 步軍合戰。” 明 歸有光 《馬政志》:“時 河東 騎軍有馬萬一千餘匹,歲番戍邊,率十年而一周。”
騎軍在漢語詞典中的釋義主要指古代以騎兵為主的作戰部隊,又稱“騎兵”。以下從詞義、構成及曆史背景三方面詳細解釋:
騎軍指古代戰争中以馬匹為坐騎、配備武器進行機動作戰的兵種。其核心特征在于“騎”,即騎馬作戰,區别于步兵(步軍)或車兵(車兵)。
來源:《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12年版)對“騎軍”的釋義為“騎兵部隊”。
“騎”的含義
“騎”作動詞指跨坐馬背,作名詞指騎兵或戰馬。在軍事語境中,特指騎馬作戰的士兵。
來源:《古代漢語詞典》(中華書局,2014年)中“騎”的軍事義項。
“軍”的含義
“軍”指軍隊或軍事編制單位。“騎軍”即由騎兵組成的獨立作戰單位,如唐代的“左右骁騎衛”。
來源:《辭源》(商務印書館,2015年修訂版)“軍”字條。
騎軍在中國古代戰争中具有重要戰略地位:
來源:中國軍事科學院《中國軍事通史》(軍事科學出版社,1998年)相關戰史論述。
“騎軍”是漢語中一個曆史術語,其核心含義為騎兵部隊,主要用于古代軍事語境中。以下為詳細解釋:
“騎軍”指代以馬匹為坐騎的作戰軍隊,即騎兵部隊。這類軍隊憑借機動性和沖擊力在古代戰争中占據重要地位,常見于史書記載。
騎(qí)
軍(jūn)
“騎軍”是一個典型的曆史軍事術語,需結合古代戰争背景理解其具體含義。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舊五代史》《馬政志》等文獻原文。
辦取貶謗岑嶺怅恍長跂丑婆子春櫃點鐵低雲方程共同語瓜華官族過處後進皇考懽悅火戲兒健飯金牒鏡彩旌引靜鐘進侯劇曲跬譽梁園劣角褵褷六順柳下借陰論點冥闇名數甯渠旁其炮衣辔策平面視強行區署汝窯繩舉深坡樹敦書計漱齧塔布囊沓來麕至天闉天鑰鐵拐李绨袠忘言偎亵文娛無忌無漏帳霧幄閑深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