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飽秣的意思、飽秣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飽秣的解釋

喂足牲口。 宋 文瑩 《玉壺清話》卷七:“遂飽秣飫膳,伺其夕,懷短兵暗逐其後。”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飽秣”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bǎo mò,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綜合解釋:

  1. 基本含義
    指喂足牲口,即讓牲畜吃飽飼料。其中“飽”表示滿足、充足,“秣”本義為牲口的飼料(如幹草、谷物),引申為喂養的動作。

  2. 詳細解釋與用法

    • 該詞為動詞短語,常見于古代文獻或文言語境。例如宋代文瑩《玉壺清話》中記載:“遂飽秣饫膳,伺其夕,懷短兵暗逐其後”,描述喂飽馬匹後實施行動的細節。
    • 部分資料(如)提到其作為成語表示“生活富裕”,但此解釋未見于多數權威來源,可能為引申或誤讀,需謹慎使用。
  3. 字詞分解

    • 飽(bǎo):原指吃足,引申為充分滿足(如“飽經風霜”)。
    • 秣(mò):名詞指飼料(如“糧秣”),動詞指喂養(如“秣馬厲兵”)。
  4. 應用場景
    多用于描述戰前準備或長途出行前對馬匹的照料,強調細緻周全的後勤保障。現代使用較少,多見于曆史文獻或文學創作中。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古籍用例或字源,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說文解字》等工具書。

網絡擴展解釋二

飽秣:一個富有曆史意義的詞彙

詞語“飽秣”在古代漢語中被用來形容農民養活自己的牲畜,使其達到飽食狀态。這個詞由“飽”和“秣”兩個字符組成,每個字符都有其獨特的意義和拆分部首。

“飽”字的拆分部首是“饣”,表示食物之義。它的筆畫數為十一畫,正确的書寫順序是橫折鈎、丿折、豎鈎、橫折、鈎、橫、點、豎、撇、提起、撇,總體形狀像一個食物盛滿的口。而“秣”字的拆分部首是“禾”,表示稻谷之義。它的筆畫數為十一畫,正确書寫順序是點、橫、撇、捺、豎、橫、撇、撇、豎、橫、提起,總體形狀像一把稻穗。

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農耕社會,當時農民需要以飽足的飼料來喂養自家的牲畜,以保證它們有足夠的力氣從事農耕勞作。這種養牲畜方式既保護了牲畜的生命與健康,又提高了土地的産出。

在繁體字中,“飽”字的寫法保持基本不變,但“秣”字被寫成了“穆”,隻是多了一個小豎。這種寫法依然保留着禾谷的意義,隻是在書寫上稍有不同。

古時候,“飽”字的寫法也有所不同。在金文、篆文、隸書時期,它的形狀與現代略有區别,但仍然能夠認出基本的輪廓。而“秣”字則一直保持着稻谷的形态特征,沒有太大變化。

以下是一些關于“飽秣”的例句:

1. 我們應該保證牲畜能夠飽秣地吃飯,從而提高農田的産出。

2. 這個農場的牛羊每天都能享受到飽秣的待遇。

3. 天寒地凍,農民們隻有辛勤勞作,才能保證牲畜時刻飽秣。

除了“飽秣”之外,還有一些與之相關的組詞。比如,“飽饫”表示飽餐;“飽飨”表示飽餐一頓;“秣馬”表示給馬匹喂食物。這些詞語都與飽食有關,但具體含義和用法略有不同。

在近義詞方面,可以使用“飽足”、“飽食”、“飽滿”等詞來替代“飽秣”,它們都表示牲畜得到了足夠的食物。而反義詞則可以使用“饑餓”、“餓死”等詞來表示牲畜沒有得到充分的喂養。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