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既來之,則安之的意思、既來之,則安之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既來之,則安之的解釋

[since we are here,we may as well stay and make the best of it;now that we have come,let us stay and take the rough with the smooth;now you are here,you'd better stay;since this is so,it's better to accept it and enjoy it] 既已來此,那就隨安于此

他果然既來之,則安之,我也隻得因居之安,則資之深。——《兒女英雄傳》

詳細解釋

《論語·季氏》:“夫如是,故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既來之,則安之。”本指招徕遠人,并加以安撫。後指已經來了,就應該安下心來。 元 吳昌齡 《張天師》第一折:“既來之,則安之。仙子請坐,容小生遞一杯酒咱。”《醒世恒言·賣油郎獨占花魁》:“ 瑤琴 既來之,則安之。” 沙汀 《代理縣長》:“好好養你的病吧--既來之,則安之。”

網絡擴展解釋

“既來之,則安之”是中國古代經典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出處與原始含義

該成語出自《論語·季氏》,原文為孔子對弟子冉有、季路的勸誡:“夫如是,故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既來之,則安之。”

二、語義演變與現代表達

隨着時間推移,該成語逐漸衍生出兩層含義:

  1. 對他人态度:接納并妥善安置投奔者(保留原始政治含義);
  2. 對己處事原則:既然面對現實,便以平和心态接受,積極應對而非逃避。例如現代常用于安慰他人或自我調節,如“既然已到新環境,不如既來之則安之”。

三、蘊含的處世哲學

四、使用注意

五、經典案例

《論語》中,孔子通過“季氏将伐颛臾”事件,批評弟子未能以德政安民,反而支持武力征伐,違背了“修文德以來之”的政治理想。這一典故成為成語的核心語境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既來之,則安之》的意思

《既來之,則安之》是一句中國成語,意為一旦事情發生了,就要順應它并無怨無悔地接受。

拆分部首和筆畫

《既來之,則安之》的成分是4個漢字,按照部首和筆畫分别來看:

• 既:旡(日)+ 乙(一)

• 來:木(木)+ 未(木)

• 之:丿(一)+ 一(一)

• 安:宀(宀)+女(女)

來源

《既來之,則安之》這句成語最早出自《莊子·養生主》:“虞舜用心齊,固将及身衰。有寒來者,必寒去之;有熱來者,必熱去之。”後來搭配在一起,成為一句常用的成語。

繁體

《既來之,則安之》的繁體字為「既來之,則安之」。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可能會略有不同,但整體含義是相同的。

例句

• 有些事情我們無法改變,既來之,則安之。

• 遇到困難時,我們應該學會既來之,則安之。

組詞

• 既然

• 來臨

• 安心

• 無怨無悔

近義詞

• 既成事實,無可奈何

• 事已發生,隻能接受

反義詞

• 想法修改,不接受

• 事情出現,感到不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