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極輕微的分量。毫、铢均是微小的重量單位。 唐 沉亞之 《郭常傳》:“夫販賈之人,細度而狹見,終日希售榷買,計量於毫銖之間。”舊題 宋 蘇轼 《漁樵閑話錄》上編:“今之所談,果有毫銖可補於見聞,亦足以發也,又且何間於野人之論哉!”
“毫铢”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用于形容極其微小的分量或細節,具體解釋如下:
“毫铢”通過具體單位引申為對細節、利益的極度關注,既可用于客觀描述微小量級,也可帶貶義色彩(如過度計較)。其用法多見于古典文獻及成語中。
毫铢(háo zhū)是一個漢字詞語,由簡體字組成。下面将分别介紹它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字、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毫铢的拆分部首是“毛”和“金”,其中“毛”作為左部,表示相關含義;“金”作為右部,表示字的聲調。筆畫數為15畫。
“毫铢”源自《逸周書·蔔辭·思氏》:“王曰:‘毫、铢、錢、兩’,此謂儒者,庶二子之詐也。”其中“毫”指的是極小的分量之意,“铢”則是一個古代的計量單位,用來稱量輕微的質量。
《毫铢》的繁體字并不常見,可以寫作「毫銖」。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和現代有所不同。《康熙字典》中的注釋顯示,毫铢的古代寫法為「毛銖」,但隨着時代的變遷,寫法逐漸演變為現在的「毫铢」形式。
1. 這個問題的重要性微不足道,毫铢的分量都沒有。
2. 我對他的觀點毫铢不認同。
組詞:毫無、毫不、毫厘、琴瑟之間、土豆煮熟了、锱铢必較、言之鑿鑿。
近義詞:毫無、一毛不拔、毛骨悚然、重于泰山。
反義詞:金玉滿堂、金榜題名、有條不紊。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