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守成。 宋 董弅 《闲燕常谈》:“圣意匪独俛同韦布之士,留神经术,仰见竞竞图治,不安持守之深意,天下幸甚。”《元典章·诏令一·武宗登宝位诏》:“於戏!丕承丕显,敢忘持守之心;于藩于宣,勉效忠勤之力。”
(2).操守。 清 魏源 《杨子慈湖赞》:“ 龙谿 持守不如 敬仲 真, 希元 、 悟修 皆非 敬仲 之匹。”
(3).指坚持操守。 许地山 《命命鸟》:“若是父亲许我入 圣约翰海斯苦尔 ,我准保能持守得住,不会受他们底诱惑。”
持守是汉语中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动词,其核心含义指坚守、保持某种原则、信念或状态,强调在时间推移或外界影响下仍不改变。以下从词典释义、词源结构及引申用法详细解析:
坚守原则或信念
指固守道德准则、信仰或承诺,不为外物所动。
例:持守本心,不为利诱。
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第176页。
保持某种状态或习惯
表示持续维持原有的行为、规律或境况。
例:持守俭朴之风,数十年如一日。
来源:《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12年)第5卷,第328页。
“持”意为“握、执”,引申为“掌控”;“守”意为“护卫、遵循”。二字组合强化了“主动维护并长期坚持”的动态过程。
先秦典籍已见类似表述,如《论语·卫灵公》中“守死善道”即含“持守”之意。
来源:王力《古代汉语》(中华书局,1999年)第2册,第45页。
道德层面的精神坚守
儒家强调“持守节操”,如《孟子·滕文公下》中“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即是对持守的诠释。
来源: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中华书局,2011年)第258页。
道家思想中的自然持守
《道德经》提倡“持守虚静”,主张顺应自然规律而非强求。
例:“致虚极,守静笃。”(《道德经》第十六章)
来源:陈鼓应《老子注译及评介》(中华书局,2009年)第128页。
权威参考:
(注:为符合学术规范,建议读者通过图书馆或权威出版社官网查阅上述文献原文。)
“持守”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三方面解析:
守成
指保持已有的成果或传统,强调对既有状态的维护。例如《元典章》中“不安持守之深意”即表达此意。
操守
表示个人的道德品质或行为准则。清代魏源在《杨子慈湖赞》中提到“持守不如敬仲真”,即指道德操守的对比。
坚持操守
强调在行动中坚守原则,如许地山《命命鸟》中“准保能持守得住”即体现对信仰或准则的坚持。
该词既可指具体的行为(如守业),也可指抽象的精神品质(如道德坚持),需结合语境理解。如需进一步探讨哲学或宗教中的“持守”,可参考《命命鸟》等文献。
白侯宝赤刀宝鼎贲戋冰叟博弈论唱高调持素垂鱼储説东菑返航肥力蜂出并作纷嚣富年附葬徽班缋緌季材岌岌禁不得精雅鞠遣可读性客厅枯榦老鼠累累灵液砻错龙斗露鸡路隅卖平买闲蛮睫螳轮难阸年时跑路配衬剽削品俗秋祓弃智汝曹添麻烦停伙渟濙涂附退慑亡佚违诡香钱县泉闲适小按遐懿卸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