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供吃飯用的幾案。《古尊宿語錄·雲門匡真禅師廣錄·垂示代語》:“因齋時打帳座一下雲:‘這箇喫。’又打飯牀一下雲:‘這箇不喫。’” 元 無名氏 《凍蘇秦》第三折:“放下一張飯牀,上面都沒擺當。”
"飯床"在漢語中屬于古語詞,現代漢語詞典已不收錄。根據《漢語大詞典》記載,該詞具有雙重釋義:
一、字面義指古代祭祀器具 特指周代宗廟祭祀時盛放黍稷的禮器,形制為長方形木制承盤。《禮記·明堂位》鄭玄注載:"飯床,玉敦黍稷器也",其使用規格與爵位等級嚴格對應:天子用八床,諸侯六床,大夫四床。這種禮器常見于先秦祭祀文獻。
二、引申為用餐器具 至遲在宋代演變為普通餐具,陸遊《老學庵筆記》記載"蜀人作竹器,飯床尤工緻",指四川地區制作精良的竹制餐桌。明清時期多指可移動的矮腳餐桌,常見于《金瓶梅詞話》《醒世姻緣傳》等白話小說中,多置于炕上使用。
現代方言學調查顯示,該詞彙仍保留在閩南語、客家話等方言區,漳州方言讀作"pn̄g-tshông",指家庭用餐的固定木制方桌,與普通話"飯桌"形成詞彙對應關系(《閩南方言大詞典》2006版)。
“飯床”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指供吃飯用的矮桌或幾案,在古代文獻中常指用于放置餐具的家具。拼音為fàn chuáng,部分古籍也寫作“飯牀”(“牀”是“床”的異體字)。
更多詳細用例可查閱《古尊宿語錄》《凍蘇秦》等古籍原文,或參考漢典()、查字典()等工具書。
閉門覓句伯姬引钹子不食煙火孱昧陳晦黜周王魯慈惠多曆年稔改行從善歌伴公共財産共線海綿城市海榷號笛花鼓戲花花面講勗椒煙節授進薄金粉南朝經年九老圖季鷹魚爵金俱那衛君子行客況口頭語李赤流習砻刻龍蛇歌論甘忌辛騾子軍謾妒美氣面垢内屬尼師但那霶飙清眠綦毋瑞慶節酾浚受辱壽藤霜濤束手聽命宋高宗遂欲蘇繡唐古特醰醲騰蹀偷用兔苑閑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