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海綿城市的意思、海綿城市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海綿城市的解釋

海綿城市是指城市能夠像海綿一樣,在適應環境變化和應對自然災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彈性”,下雨時吸水、蓄水、滲水、淨水,需要時将蓄存的水“釋放”并加以利用。

例句:

怎麼打造“海綿城市”,新材料助推廈門打造“海綿城市”。

16城試點“海綿城市”,将獲大額中央補貼。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海綿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策略,旨在通過生态化手段提升城市對雨水的適應性。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1. 核心概念
    海綿城市(又稱水彈性城市)通過模仿自然水文循環,使城市像海綿一樣具備吸水、蓄水、滲水、淨水能力,在降雨時彈性應對洪澇,幹旱時釋放儲存的水資源。其國際通用技術路徑為“低影響開發雨水系統構建”(LID)。

  2. 技術原理

    • 六大功能:采用“滲、滞、蓄、淨、用、排”技術組合(如透水路面、雨水花園),實現徑流控制;
    • 雙重系統:結合綠地、水系等自然“海綿體”與人工設施(如地下調蓄池),形成協同調控網絡。
  3. 建設目标
    通過源頭減排(減少70%-85%徑流污染)、過程控制(延緩峰值雨水排放)、系統治理(修複水生态),實現三重自然目标:
    $$text{自然積存} rightarrow text{自然滲透} rightarrow text{自然淨化}$$
    最終達成水生态修複、水資源涵養、水安全保障等五大治理維度。

  4. 典型設施
    | 類型 | 示例| 功能 | |------------|-----------------------|--------------------| | 滲透類 | 透水磚、生物滞留池| 促進入滲 | | 調蓄類 | 雨水濕地、調蓄塘| 滞洪削峰 | | 淨化類 | 人工濕地、植被緩沖帶| 水質淨化 |

  5. 綜合效益

    • 環境:緩解内澇(降低30%-50%徑流量)、補充地下水;
    • 經濟:減少洪澇損失(年均節約維護費15%-20%);
    • 社會:增加30%綠色公共空間,提升居民生态獲得感。

目前中國已有30個國家級試點城市,遂甯、廈門等地的實踐顯示,海綿城市建設可使内澇發生率降低60%以上。

網絡擴展解釋二

海綿城市的意思

海綿城市是指一種可持續發展的城市規劃概念,其目标是通過合理利用、保護和增加水資源,達到減緩自然災害風險、改善城市生态環境、提高城市可持續發展能力的目的。

拆分部首和筆畫

海(海)的部首是「⻌」,共12畫;綿(棉)的部首是「纟」,共6畫;城(城)的部首是「土」,共9畫。

來源

海綿城市這個概念最早出現在1995年,由中國合肥市的一位城市規劃專家提出,用以解決城市化進程中的水資源、水環境和水安全問題。

繁體

海綿城市的繁體字為「海綿城市」。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海、綿、城的寫法略有不同。例如,海字的古代寫法為「㴐」,綿字的古代寫法為「綿」,城字的古代寫法為「呈」。

例句

1. 城市要更加注重水資源的合理利用,才能實現海綿城市的建設。

2. 隻有通過海綿城市建設,我們才能更好地應對氣候變化帶來的災害。

組詞

1. 海綿都市:指具備海綿城市特點的大都市。

2. 海綿化:指将城市規劃和設計中的海綿城市概念應用到實際建設中。

近義詞

海綿城市的近義詞包括:可持續城市、生态城市。

反義詞

海綿城市的反義詞為傳統城市,指不注重水資源合理利用和環境保護的城市規劃模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