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君子行的意思、君子行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君子行的解釋

樂府相和歌辭平調曲名。 唐 吳兢 《樂府古題要解·君子行》:“古詞雲:‘君子防未然,不處嫌疑間。’言君子雖‘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正冠’,以遠嫌疑也。”按,此見《樂府詩集·相和歌辭七·平調曲三》。《藝文類聚》卷四一以為 三國 魏 曹植 所作。 唐 韓愈 《幽懷》詩:“我歌《君子行》,視古猶視今。”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君子行”這一概念可從文學、處世哲學兩個層面理解,具體解釋如下:

一、文學背景

“君子行”是樂府相和歌辭平調曲名,最早見于三國時期曹植的同名詩作。該詩以“君子防未然,不處嫌疑間”開篇,通過“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正冠”等經典比喻,強調君子應主動避嫌、端正言行。

二、核心思想與處世哲學

  1. 防患未然
    詩中提出“君子防未然”,主張在問題發生前預判風險,避免陷入可能引發誤解的境地(如瓜田不提鞋、李下不整冠)。

  2. 持身端正
    通過“嫂叔不親授,長幼不比肩”等規範,強調人際交往中需保持分寸感,維護倫理綱常。

  3. 謙遜勤勉
    詩中引用周公“一沐三握發”的典故,倡導以謙卑态度待人接物,以勤勉精神處理事務。

三、延伸含義

作為成語,“君子行”泛指符合道德規範的高尚行為,包含言行得體、修養深厚等特質。例如《淮南子》中“君子行正氣”的表述,即強調以正直品性處世。

附:曹植《君子行》節選

君子防未然,不處嫌疑間。
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正冠。
——(引自)

如需了解全詩譯文及賞析,可參考古詩文網等權威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君子行的意思

《君子行》是一個漢語詞語,它的意思是指君子的行為或舉止。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君子是指有德行和修養的人,他們秉持着高尚、端正、正派的品德。

拆分部首和筆畫

《君子行》這個詞由3個漢字組成,拆分部首為“口”、“行”,它的筆畫數量分别為3、3、6。

來源和繁體

《君子行》來源于《論語》,是孔子的弟子子路提出的觀點,強調了君子應該以道德為基準來決定自己的行為。

繁體字“君子行”的寫法為“君子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的漢字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在古時候,漢字的筆畫相對複雜,形狀也有所不同。對于《君子行》,古代人的寫法是類似于現代的寫法,隻是在筆畫的書寫方式上略有變化。

例句

1. 他的君子行,赢得了大家的尊重和贊美。

2. 作為一位君子,他的行為始終遵守着道德準則。

3. 君子行的表現是他内在修養的體現。

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組詞:君子風、君子之交、君子協定

近義詞:君子品、君子雅、君道

反義詞:小人行、惡人行、惡道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