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論甘忌辛的意思、論甘忌辛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論甘忌辛的解釋

南朝 梁 江淹 《雜體》詩序:“至於世之諸賢,各滞所迷,莫不論甘而忌辛,好丹而非素。”意為說到甘甜的就忌諱辛辣的。後因以“論甘忌辛”比喻有所好而偏執。 章炳麟 《文學論略》:“此固持論偏頗,不為典要。今者務反其説,亦適成論甘忌辛之見。”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論甘忌辛"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lùn gān jì xīn,其核心含義指片面地偏好某一類事物而排斥另一類事物,常用來形容對人或事物持有偏見、不能公正看待的态度。以下是該成語的詳細解析:


一、字面與引申義

  1. 字面釋義

    • 論甘:談論、推崇甘甜之物(喻指偏愛的事物)。
    • 忌辛:忌諱、排斥辛辣之物(喻指厭惡的事物)。

      整體指僅接受符合個人喜好的部分,而否定其他對立面。

  2. 引申義

    比喻因主觀偏好而厚此薄彼,對事物缺乏全面、客觀的評價,隱含狹隘的偏見或門戶之見。

    例:學術讨論應兼容并包,若"論甘忌辛",則易陷入僵化。


二、思想根源與文化内涵

  1. 儒家"中和"思想的反面

    成語暗合中國傳統文化對"中庸之道"的推崇(《禮記·中庸》),批判極端偏好的态度。

    孔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論語·子路》),強調包容差異。

  2. 文藝批評的典型語境

    南朝梁·江淹《雜體詩序》首次提出該詞,批評文人盲目推崇某家文風而貶斥其他流派的現象:

    "世之學者,論甘忌辛,好丹非素"(《江淹集校注》)。

    此處"甘/辛"喻不同藝術風格,"丹/素"指不同審美取向。


三、權威詞典釋義

  1. 《漢語成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

    "比喻有所偏執,不能兼容。"

  2. 《辭源》(修訂本)

    "謂偏好一方而排斥另一方。"


四、曆史用例


五、現代應用場景

  1. 文化領域:批判藝術鑒賞中的流派歧視。
  2. 社會評論:警示輿論對群體、觀點的标籤化排斥。
  3. 心理學延伸:暗合"認知偏差"(Cognitive Bias)中的确認偏誤(Confirmation Bias)。

參考文獻

  1. 原始出處

    南朝梁·江淹《雜體詩序》,收錄于《江淹集校注》(中華書局)。

  2. 釋義來源

    《漢語成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11年修訂版。

    《辭源》(第三版),商務印書館,2015年。

  3. 思想背景

    《論語·子路》,朱熹《四書章句集注》本。

  4. 曆史用例

    清·章學誠《文史通義·内篇》,葉瑛校注本。

網絡擴展解釋

“論甘忌辛”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二、出處與典故

三、使用場景

  1. 學術批評:形容學者因個人立場排斥其他學說。
  2. 藝術評價:用于指摘文藝創作中偏重某類風格而否定其他流派的行為。
  3. 日常讨論:可比喻日常交流中因主觀喜好而固執己見的态度。

四、近義與關聯詞

五、現代啟示

該成語提醒人們需避免因主觀偏好導緻認知局限,倡導全面、客觀看待問題。例如在文化讨論中,應尊重多元性而非單一标準。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用例,可參考江淹《雜體詩序》原文或章炳麟相關論述。

别人正在浏覽...

揞青盲标隊禀從愁蹙蹙出口入耳脣喙當場丹陽布衣倒兵大言掂斤抹兩逗留笃愛杜棄放子風情月思幹城杠刀布搆亂官制漢中喝掇鶴珠萑蒲滑言僭據嘉旨階爵金本位浄光經塔芰制潏露看不慣庫房撩動柳下惠龍腦香樹買上告下眉月梅諸民安國泰名節瞟眼平潮千叮萬囑箝默起結囷廪入伍筮擇授受不親説不上去死灰所化炭筆痛貫心膂為蛇添足文帚歇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