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騾子軍的意思、騾子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騾子軍的解釋

亦省稱“ 騾軍 ”。騎騾子作戰的軍隊。 唐 白居易 《題裴晉公女幾山刻石詩後》詩:“騾軍成牛戶,鬼火變人煙。”自注:“ 蔡 寇號騾子軍。”《舊唐書·吳元濟傳》:“ 申 蔡 之始……地既少馬,而廣畜騾,乘之教戰,謂之騾子軍,尤稱勇悍。”《舊唐書·劉沔傳》:“ 沔 驍鋭善騎射,每與騾軍接戰,必冒刃陷堅,俘馘而還。”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騾子軍”是古代一種特殊的軍隊稱謂,具體解釋如下:

詞義解釋

  1. 基本定義
    指以騾子為坐騎或運輸工具的作戰軍隊,簡稱“騾軍”。該詞多見于唐代文獻,如《舊唐書》記載蔡州(今河南汝南)吳元濟因當地少馬,遂訓練騾子用于軍事,組建“騾子軍”。

  2. 曆史背景
    唐代藩鎮割據時期,部分割據勢力因馬匹資源匮乏,轉而利用騾子替代。騾子耐力強、適應複雜地形,適合長途行軍和物資運輸,因此被用于軍事行動。

  3. 文獻例證

    • 白居易《題裴晉公女幾山刻石詩後》提到“騾軍成牛戶,鬼火變人煙”,并注釋“蔡寇號騾子軍”。
    • 《舊唐書·劉沔傳》記載劉沔與騾子軍交戰時“冒刃陷堅”,側面反映其戰鬥力。

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了解唐代軍事制度或相關戰役,可參考《舊唐書》等史料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騾子軍》的意思

《騾子軍》是指一支由騾子組成的軍隊。騾子是馬與驢的雜交品種,具有馬的力量和耐力,又具備了驢的耐寒、耐饑和穩重的性格,因此在軍事中被用來扮演運輸、拉車等工作。

拆分部首和筆畫

《騾子軍》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馬字部和骨字旁,分别由兩個部首組成。它的筆畫數是15畫。

來源

《騾子軍》這個詞最早出現在中國古代的兵書《孫子兵法》中,用來形容一種特殊的軍事編制。

繁體

《騾子軍》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騾子軍」。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騾子軍」的字形與現代略有不同。例如:「騢」是「騾」的古字,「軍」寫作「軍」而非「軍」。

例句

1. 騾子軍沿山路趟過峽谷,将大量的物資運往前線。

2. 他們組成了一支騾子軍,準備開始長途行軍。

組詞

騾子軍、騾子、軍隊、軍事、運輸、拉車

近義詞

騾兵、騾子部隊、馬驢混編部隊

反義詞

駿馬劍兵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