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磨光雕琢。 宋 司馬光 《交趾獻奇獸賦》:“宮室觀臺,無礱刻之華;輿馬器用,無珠玉之飾。”
“砻刻”是一個由“砻”和“刻”組合而成的詞彙,其含義需要從兩個字的獨立語義及組合邏輯來推測:
砻(lóng)
本義指古代一種竹木或石頭制成的農具,用于磨去稻殼(類似石磨)。後引申為“磨砺、研磨”的動作,如“砻砺”(比喻磨煉)、“砻琢”(指精細加工)。
刻
指用刀具雕鑿物體的動作,如雕刻文字、圖案;也指時間的計量單位(一刻鐘),或形容程度深(如“刻苦”)。
組合解析
“砻刻”可能表示某種結合“研磨”與“雕刻”的工藝技術,例如:
注意
該詞非常用詞彙,可能屬于特定領域術語或方言表達。因未搜索到文獻實例,建議結合具體語境進一步核實。若為手工藝或古文獻相關場景,可能指向某種傳統技法;若為筆誤,需确認是否為“镌刻”“砻斫”等近似詞。
《砻刻》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用砂輪、鐵錘等工具刻寫或镌刻。
《砻刻》這個詞的拆分是石(石) + 示(礻) + 刀(刂) + 亻(人),其中石、示、刀、亻是它的部首,它的總筆畫數是17。
《砻刻》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代,人們用砂輪、鐵錘等工具刻寫或镌刻字畫,這種技藝被稱為砻刻。繁體字的寫法是「礱刻」。
在古代,「砻刻」一詞的漢字寫法可能與現代有所不同。根據曆代字書的記載,有時會在石部的左側加上一個旁字「石」來表示,古時候的寫法可能是「磟」。
以下是關于「砻刻」的例句:
1. 他是一位砻刻大師,擅長用砂輪刻寫精美的篆刻作品。
2. 這幅字畫是用砻刻技藝制作而成的,手工精細、栩栩如生。
與「砻刻」相關的詞彙有:
1. 砻石:指用于燒制和刻寫的砂輪。
2. 刻寫:指使用刻刀、鐵錘等工具刻寫文字。
與「砻刻」意思相近的詞語有:
1. 刻字:指使用各種刻刀刻寫文字。
2. 刻畫:指使用刻刀、鐵錘等工具刻寫或刻畫形象。
與「砻刻」意思相反的詞語是「書寫」,它指的是使用筆、毛筆等工具寫字。與砻刻利用刻刀等工具刻寫不同,書寫更偏向于用筆寫字。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