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舊時迷信,認為人有災難,可以禳除逃過,謂之度厄。《太平廣記》卷一引 晉 葛洪 《神仙傳·老子》:“人生各有厄會,到其時,若易名字,以隨元氣之變,則可以延年度厄。” 隋 杜台卿 《玉燭寶典》卷一:“元日至於月晦,民并為酺食渡水,士女悉湔裳酹酒於水湄,以為度厄。”
“度厄”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綜合解析:
一、基本含義 指度過危險或解除危難,核心含義是“化險為夷”。由“度”(度過、計量)和“厄”(困境、災難)組成,字面可理解為“度量并跨越困境”。
二、語境差異
三、文化延伸
注意:現代使用多取“克服困難”的引申義,而禳災含義已隨科學觀念普及逐漸淡化。需根據語境區分其古今差異。
《度厄》是一個成語,意為擺脫災難或解脫困境。
《度厄》的部首是廣,拆分後的筆畫為5畫。
《度厄》是從古代的典籍中引用的,出自《莊子·刻意》篇的一句話:“或安度厄,或泱冥無所不濟。”
繁體字為「度厄」。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為「度厄」。
他勇敢地面對困境,最終成功度厄。
度難、度劫、度危。
解脫、擺脫、脫離。
陷入、困于。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