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東畝的意思、東畝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東畝的解釋

謂使田壟東西向。《左傳·成公二年》:“ 賓媚人 緻賂。 晉 人不可,曰:‘必以 蕭同叔子 為質,而使 齊 之封内盡東其畝。’” 楊伯峻 注:“ 晉 在 齊 之西,若 齊 之壟畝多為南北向,則溝渠與道路亦多南北向,於 晉 之往東向 齊 進軍,地形與道路有所不利,故 晉 以‘盡東其畝’為媾和條件之一。” 鄭澤 《夏日感興次鈍根韻即以奉寄》:“ 齊 封懼東畝,亦可懲驕泰。”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東畝(dōng mǔ)是古代漢語中表示農田壟溝特定排列方向的地理術語。根據《漢語大詞典》釋義,“東畝”指代田壟東西向延伸的耕作方式,其命名與古代農田規劃制度及地理方位相關。《周禮·地官》記載,農田布局需“辨其隴畝之宜”,而“東畝”即順應地勢将壟溝設計為東西走向,以利灌溉與排水。

該詞最早見于《左傳·成公二年》:“使齊之封内盡東其畝”,指齊國為便于晉國戰車通行,統一将田壟改為東西向。這一記載印證了“東畝”不僅是農業術語,更與古代軍事、交通需求密切相關(《十三經注疏》)。

從文字學角度分析,“畝”的甲骨文字形象田間阡陌縱橫之态,而“東”作為方位詞限定走向,二者組合後形成具有制度性含義的專有名詞。在曆代農書如《齊民要術》中,“東畝”常與“南畝”對舉,反映不同地域的耕作習慣差異。

現代漢語中,“東畝”作為曆史詞彙,主要出現于古籍研究及農史文獻中,其實際應用已隨傳統耕作制度變遷而消失,但在研究古代土地制度時仍具重要參考價值。

網絡擴展解釋

“東畝”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用于描述農田的壟畝方向。以下是其詳細解釋及背景:

1.基本含義

2.曆史典故

3.實際應用

4.對比“南畝”

“東畝”不僅是農耕技術的體現,還承載了春秋時期諸侯博弈的曆史印記。如需進一步了解相關文獻(如《左傳》《詩經》),可參考标注的權威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韽韽白鹞般庚暴取豪奪剝喪秉刍弊世參問窗帏處變大館防滅廢殘鋒矢輔翼各有所長鼓柂懷道壞人壞事諱兵畏刑護書見短絞缢今日個铠甲冷滑冷面寒鐵梁塵兩心列胪蠡口領工陋室空堂亂溺闾社拍子乾糙起抃湫溢日今上澣山石榴省墳升阻比樹表水調説不得痰沫讨冷飯吃逃離填污佻弱鐵丈夫徒倮五六六七無羊月夏鋤相生相尅下遂欣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