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牢丸的意思、牢丸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牢丸的解釋

亦稱“ 牢九 ”。食品名。湯團。一說為蒸餅。《初學記》卷二六引 晉 束晳 《餅賦》:“四時從用,無所不宜,唯牢丸乎!”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酒食》:“籠上牢丸,湯中牢丸。” 宋 蘇轼 《遊博羅香積寺》詩:“豈惟牢九薦古味,要使真一流仙漿。” 清 陳維崧 《二郎神·玉蘭花餅》詞:“想廚娘指螺紅一縷,牢丸上纖痕猶凝。” 清 俞正燮 《癸巳存稿·牢丸》:“牢丸之為物,必是湯團。 宋 以來多作牢九。 陸遊 詩自注雲:‘ 聞人德懋 言牢九是包子。’亦向壁之言。《老學叢談》雲:‘牢九者,牢丸也,即蒸餅, 宋 諱丸字,去一點,相承已久。’亦向壁之言。 北宋 《蘇軾集》已作牢九,豈知豫避 靖康 嫌名耶?其言丸去一點為九,今市語九為未丸,猶然。”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牢丸”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古代詞彙,其解釋需結合曆史文獻和語境:

一、作為食品名稱(主要含義)

  1. 基本定義
    指古代一種面食,具體形态存在兩種說法:

    • 湯團:類似現代湯圓,見于晉代束晳《餅賦》;
    • 蒸餅:即蒸制面食,宋代因避諱将“丸”改為“九”,故别稱“牢九”。
  2. 曆史文獻佐證

    • 唐代段成式《酉陽雜俎》記載“籠上牢丸,湯中牢丸”,說明當時已有蒸、煮兩種做法;
    • 蘇轼詩句“豈惟牢九薦古味”印證了宋代仍沿用此稱。

二、作為成語(次要含義)

少數文獻(如)将其解釋為成語,形容言論或文章無可辯駁,起源與《史記·範雎蔡澤列傳》相關。但此用法未見于主流古籍,可能為後世引申義。

三、争議與考據

學者對“牢丸”具體形态存疑:

建議查閱《初學記》《酉陽雜俎》等原始文獻進一步考證。如需更完整的學術讨論,可參考、4、5中的古籍引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牢丸是一個古代漢字,由兩個部首組成:牛部和丸部。牛部指的是牛,表示與牛相關的事物;丸部指的是一個小球狀的東西,表示形狀或物體的一種。這個詞是從古代漢語演變而來,源于古人對于事物的描述和命名。

牢丸拆分部首和筆畫如下:

- 牛部:表示與牛相關的事物,包括牛的身體部分或與牛有關的動作。由4筆構成。

- 丸部:表示形狀或物體的一種,通常有圓形或球狀的意思。由2筆構成。

牢丸這個詞在古代漢字中的寫法可能與現代稍有不同,但其意思和部首構成沒有改變。繁體字“牢丸”保留了其古代寫法的特征,更加凸顯了漢字的傳統風格。

以下是幾個關于牢丸的例句:

- 他家養了幾頭牛,牢丸的身體看起來非常健壯。

- 這顆藥丸是用植物提取物做成的,顔色鮮豔而丸形如同牢牢抓住美好健康的生活。

與牢丸相關的詞彙有:

- 組詞:牢籠、牢房、牢獄、丸劑、藥丸、丸子。

- 近義詞:圓形、球形、團狀。

- 反義詞:方形、長形、平面。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