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教謂僧尼的實際年壽為“世壽”,以别于“僧臘”(受戒後的年歲)。 明 宋濂 《妙果禅師塔銘》:“世壽七十有三,僧臘五十有三。聞師之殁,緇素無不哀慟。”
“世壽”是佛教術語,指僧尼的實際年壽,與其受戒後的年歲(即“僧臘”)相區分。以下為詳細解釋:
“世壽”指僧尼從出生到去世的實際年齡,與“僧臘”(受戒後累計的年歲)形成對比。例如,某僧人若30歲受戒,活到80歲,其“世壽”為80歲,“僧臘”則為50年()。
該詞多用于佛教典籍、塔銘或高僧傳記中。如明代宋濂《妙果禅師塔銘》記載:“世壽七十有三,僧臘五十有三”,說明世壽與僧臘需同時标注以體現修行曆程()。
該詞為佛教專用術語,日常使用較少,常見于宗教文獻或曆史記載中,需注意與普通年齡描述區分()。
世壽是一個多義的詞彙,指的是人類或其他生物在世界上存在和存活的時間長短。它可以用來描述一個人的壽命、生命的延續以及生物種群的存活時間。
世壽的部首是一冂(jiōng),它表示“包圍”。世壽的總筆畫數為12。
世壽字最早出現在《說文解字》一書中,是由兩個獨立的字組合而成。其中,“世”字表示時間的流轉,而“壽”字表示長壽和生命的延續。兩個字合在一起,代表着生命的延續和存在的時間長短。
世壽在繁體字中的寫法與簡體字一緻,沒有變化。
在古代漢字中,世壽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變化。例如,世字可能會寫成石(shí)的變體形式。而壽字可能會寫成具有更多筆畫的形式,以強調長壽的意義。
1. 他活了一世壽命,享受了豐富多彩的人生。
2. 這個物種的世壽正在不斷減少,需要采取保護措施。
3. 長壽是人類追求的一種理想,人們希望能夠活到世壽百歲。
組詞:世壽并非常見的組詞,但可以與其他詞語搭配使用,例如:世壽觀念、世壽紀錄。
近義詞:生命、壽命、年壽。
反義詞:短壽、早逝、夭折。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