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方寸亂的意思、方寸亂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方寸亂的解釋

心緒煩亂;無主張。 晉 袁宏 《後漢紀·獻帝紀五》:“今失老母,方寸亂矣。無益於事,請從此辭。” 宋 王谠 《唐語林·德行》:“陟彼岵兮,孰不瞻父?方寸亂矣,何以事君?”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陸珪》:“兒方寸亂矣,敢請諸君早計之。” 清 黃遵憲 《聶将軍歌》:“将軍麾軍方寸亂,将軍部曲已雲散。”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方寸亂"是漢語典故性詞組,原指内心紛擾,現多用于形容思緒紊亂、失去主見的狀态。該表述最早見于《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中徐庶辭别劉備時的典故:"今失老母,方寸亂矣"。其核心含義可從三方面闡釋:

一、字源本義 "方寸"原指一寸見方的心髒位置,《列子·仲尼》有"吾見子之心矣,方寸之地虛矣"的記載。在中醫理論中,心主神明,"方寸"逐漸引申為精神世界。

二、引申語義 該詞組通過《三國演義》第三十六回"元直(徐庶)方寸已亂,請别圖之"的文學演繹,形成三層遞進含義:①突發變故導緻的心理失衡;②理性判斷能力暫時喪失;③需要他人協助決策的被動狀态。

三、現代應用 現代漢語中常用于書面語體,多出現于曆史評述、文學創作及心理咨詢領域。例如《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将其歸入成語範疇,标注為"形容心情煩亂,失去主張"。在語言學層面,該詞組屬于主謂結構偏正短語,具有典故成語的隱喻特性。

網絡擴展解釋

“方寸亂”是一個漢語成語,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指心緒煩亂、失去主張的狀态,形容人在情緒波動或遭遇變故時内心無法平靜。例如《三國志》中徐庶因母親被俘時感歎“方寸亂矣”,即表達内心慌亂。


二、出處與典故


三、結構與用法


四、同義詞與反義詞


五、例句參考

  1. 《夜譚隨錄》:“兒方寸亂矣,敢請諸君早計之。”(清代小說中的用法)
  2. 現代例句:“面對突如其來的變故,她雖表面鎮定,實則方寸已亂。”

如需更多例句或曆史背景,可參考《三國志》原文或古典詩詞集。

别人正在浏覽...

案誅寶局便好幨車搽脂抹粉傳筆夢聰達打亂瞪眼咋舌吊引抵節東挪西借法酒方祇封包浮語負子更年期根株附麗溝防劾捕紅事還擊花生滿路绛虬驕浮急濬井牀敬明卡兒水磕膝頭子老娘家菱花鏡靈岫龍飙謾論暖烘烘驽馬鈆刀仆死溥儀前和奇肆乳茗邵南舌面前音升朝身工詩筒探綜惕慮通欵統轄頭直上兔起凫舉未從惟命是聽韡炜綫裝書枭鸮狎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