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寸亂的意思、方寸亂的詳細解釋
方寸亂的解釋
心緒煩亂;無主張。 晉 袁宏 《後漢紀·獻帝紀五》:“今失老母,方寸亂矣。無益於事,請從此辭。” 宋 王谠 《唐語林·德行》:“陟彼岵兮,孰不瞻父?方寸亂矣,何以事君?”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陸珪》:“兒方寸亂矣,敢請諸君早計之。” 清 黃遵憲 《聶将軍歌》:“将軍麾軍方寸亂,将軍部曲已雲散。”
詞語分解
- 方的解釋 方 ā 四個角都是暗乃謀咝位蛄雒娑際侵苯撬謀咝蔚牧⑻澹骸模ㄒ喑啤胺階印保!邸 數學上指某數自乘的積:方根。平方。開方。 人的品行端正:方正。方直。 一邊或一面:方向。方面。 地區,地域:地方。
網絡擴展解釋
“方寸亂”是一個漢語成語,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指心緒煩亂、失去主張的狀态,形容人在情緒波動或遭遇變故時内心無法平靜。例如《三國志》中徐庶因母親被俘時感歎“方寸亂矣”,即表達内心慌亂。
二、出處與典故
- 曆史典故:出自《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三國時期,徐庶輔佐劉備時,曹操扣押其母逼其歸降,徐庶因此心亂如麻,說出“今已失老母,方寸亂矣”。
- 文學引用:李清照《蝶戀花》中“惜别傷離方寸亂”也化用此詞,表達離别時的紛亂心緒。
三、結構與用法
- 結構解析:“方寸”代指心髒(古人認為心是思維器官),引申為内心;“亂”即混亂,合指思緒失控。
- 使用場景:多用于描述因突發事件、壓力或情感沖擊導緻的内心動蕩,如“噩耗傳來,他頓時方寸大亂”。
四、同義詞與反義詞
- 同義詞:方寸大亂、心亂如麻。
- 反義詞:處之泰然、安之若素。
五、例句參考
- 《夜譚隨錄》:“兒方寸亂矣,敢請諸君早計之。”(清代小說中的用法)
- 現代例句:“面對突如其來的變故,她雖表面鎮定,實則方寸已亂。”
如需更多例句或曆史背景,可參考《三國志》原文或古典詩詞集。
網絡擴展解釋二
方寸亂(fāng cùn luàn)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心思紛亂、腦中雜亂無章,亦可用來形容事物的無序混雜或整理不齊。
這個詞的部首是方(ㄈㄤ)和寸(ㄘㄨㄣ),方寸的本義分别是正方形和長度單位“寸”,引申為心思、思緒。它的拆分部首是用來幫助理解和記憶漢字,方(ㄈㄤ)是指事物的形狀、位置或性質,而寸(ㄘㄨㄣ)是指事物的大小或程度。
方寸亂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史記·屈原賈生列傳》中。它形容屈原心思紛亂亂,思緒雜亂無章。繁體字的寫法為「方寸亂」,與簡體字相似。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方寸的寫法有時與現代漢字稍有不同。古人常以象形形式表示方寸,例如方表示正方形的形狀,寸表示一段長度。但隨着漢字的演變與标準化,現代漢字的寫法已經統一。
以下是方寸亂的一些例句:
1. 我的心思一片方寸亂,無法集中注意力。
2. 他生活非常雜亂,房間裡方寸亂堆滿了雜物。
3. 這個項目的進展一直很混亂,方寸亂的管理是一個緻命問題。
與方寸亂意思接近的詞語有:心煩意亂、雜亂無章、頭緒不清等。而相反意義的詞語則有:整齊有序、井井有條、井然有序等。
希望以上内容能夠滿足你的要求。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