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青色。 晉 左思 《吳都賦》:“紫貝流黃,縹碧素玉。” 宋 王子韶 《雞跖集·缥瓦》:“ 劉陶 詩雲:‘縹碧以為瓦。’”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酒狂》:“移時,至一府署,縹碧為瓦,世間無其壯麗。” 康有為 《泛漓江到桂林》詩:“ 灕水 一千裡,縹碧溜清絶。”
“缥碧”是一個古漢語詞彙,主要用于形容顔色或景物的清透感,具體解釋如下:
“缥碧”指淺青色或青白色,常用來形容清澈的水體或玉石的顔色。例如《與朱元思書》中“水皆缥碧,千丈見底”,即用“缥碧”描繪水的清透青綠色調。
除顔色外,“缥碧”還可引申為清新、明淨的意境,如吳均《與朱元思書》通過此詞表達對自然山水的贊美,同時暗含超脫世俗的情懷。
“缥碧”是兼具色彩描述與文學意境的詞彙,多見于古典詩文,需結合上下文理解其具體指向。如需進一步了解相關詩詞或用法,可參考《與朱元思書》《吳都賦》等文獻。
缥碧(píao bì)是一個漢字詞語,表示出現在天空中的豔麗彩霞。它的拆分部首是纟(sī)和糸(mì),共有12個筆畫。
缥碧一詞源自于古代文人筆耕不辍的文藝創作,最早見于南朝梁代文人《江南府紀》。人們用缥碧來形容夜空的華麗景象,以表達他們的情感和想象。
在繁體字中,缥碧的寫法為縹碧。
古時候漢字寫法稍有不同,缥的古字形是纟(sī)+一,碧的古字形是石(shí)+彑(jī),表示出彩霞的絨雲飄飛之貌。
以下是缥碧一詞的例句:
1、煙盡缥缈碧雲間。
2、朝霞映照,缥碧如煙。
3、他的詩中常常描繪缥碧的美景。
除了缥碧,還有一些相關的詞語可以組成豐富的句子:
1、缥缈:形容輕飄飄的樣子。
2、碧波:形容湖泊、海洋的藍綠色波浪。
3、绮麗:形容美妙、美麗。
缥碧的反義詞可以是:晦暗、昏暗、黑暗,表示沒有光彩的狀态。
總之,缥碧一詞形容天空中絢爛多彩的彩霞景象,既有詩意,又有浪漫情懷。它的誕生離不開古代文人的創作和對自然的無限贊美。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