燒琴煮鶴的意思、燒琴煮鶴的詳細解釋
燒琴煮鶴的解釋
拿琴當柴燒,把鶴煮了吃。比喻糟塌美好的事物。 宋 胡仔 《苕溪漁隱叢話前集·西崑體》:“《西清詩話》雲:‘《義山雜纂》,品目數十,蓋以文滑稽者。其一曰殺風景,謂清泉濯足,花上曬褌,背山起樓,燒琴煮鶴,對花啜茶,松下喝道。’” 清 李漁 《凰求鳳·酸報》:“也須把溫語相商,又何用燒琴煮鶴,躪玉蹂香。” 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十六:“國初説書人 柳敬亭 、歌者 王紫稼 ,皆見名人歌詠。 王 以黯昧事,為 李禦史 杖死,有燒琴煮鶴之慘。”
詞語分解
- 燒的解釋 燒 (燒) ā 使東西着火:焚燒。燃燒。燒灼。燒毀。 用火或發熱的東西使物品受熱起變化:燒水。燒飯。燒磚。燒焊。燒藍。燒料。 一種烹饪方法:燒茄子。燒雞。 體溫增高:發燒。退燒。 經烘烤制成的餅:燒餅
- 鶴的解釋 鶴 (鶴) è 鳥類的一屬,全身白色或灰色,生活在水邊,吃魚、昆蟲或植物:鶴立。鶴發(?)。鶴壽。鶴駕。鶴長凫短。 筆畫數:; 部首:鳥;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燒琴煮鶴”是一個漢語成語,通常也寫作“焚琴煮鶴”,其核心含義是比喻糟蹋美好的事物,破壞高雅情趣。以下從多個角度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 字面義:焚燒琴(古代高雅樂器)來煮鶴(象征祥瑞的仙禽)。
- 引申義:以粗俗或暴殄天物的方式對待珍貴、美好的事物,常用于批評破壞文化、自然或藝術的行為。
二、文化意象與象征
- 琴:象征文人雅士的修養,屬“琴棋書畫”四藝之首,代表高雅藝術和精神追求。
- 鶴:傳統文化中象征長壽、超脫凡俗,常與松、梅等搭配,體現自然與仙氣之美(如“松鶴延年”)。
- 二者結合:琴與鶴均為“雅”的典型符號,破壞它們即是對美的踐踏,凸顯行為與意境的沖突。
三、來源與典故
- 出處:最早見于宋代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引用唐代李商隱《雜纂》中“殺風景”的條目,列舉“清泉濯足、花下曬裈、燒琴煮鶴”等行為。
- 演變:宋代洪適《滿江紅》詞中“吹竹彈絲誰不愛,焚琴煮鶴人何肯?”進一步固化成語用法。
四、用法與語境
- 感情色彩:貶義,多用于批評破壞文化、自然或藝術的行為。
- 語法功能:聯合式結構,常作謂語。
例句:
- “搞旅遊開發無可厚非,但焚琴煮鶴般破壞植被,實不可取。”
- 清代李漁《凰求鳳》中用“燒琴煮鶴”諷刺暴殄天物的行徑。
五、近義詞與擴展
- 近義詞:暴殄天物、大煞風景、煮鶴焚琴。
- 反義詞:惜物愛人、錦上添花。
- 相關成語:對花啜茶、清泉濯足(同屬“殺風景”行為)。
“燒琴煮鶴”不僅是對物質浪費的批評,更深層反映了對文化精神價值的珍視,常見于文學與日常語境中表達惋惜或譴責。如需更多例句或文獻例證,可參考上述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燒琴煮鶴》的意思
《燒琴煮鶴》是一個成語,意為沒有必要或者毫無意義地做某件事,因為琴和鶴都是極為珍貴的物品,燒掉琴或者煮鶴都是沒有任何實際意義的行為。
拆分部首和筆畫
《燒琴煮鶴》共包含3個漢字,分别是“燒”、“琴”、“鶴”。
拆分部首和筆畫如下:
- 燒:火部,共5畫
- 琴:玉部,共10畫
- 鶴:鳥部,共11畫
來源與繁體
《燒琴煮鶴》最早出自于中國古代文學作品《後漢書·班彪傳》,該書是東漢末年班彪所撰寫的一部曆史著作。
《燒琴煮鶴》的繁體寫法為「燒琴煮鶴」。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差異。以《燒琴煮鶴》為例:
- 燒:曰部、5畫,亦曰箾、燒
- 琴:玉部、10畫,亦寫作琹、祲
- 鶴:鳥部、11畫,亦寫作隺、隿、鷖
例句
這個成語可以在下面的例句中看到它的使用:
他的提案就像是燒琴煮鶴,完全沒有實際意義。
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與《燒琴煮鶴》相關的組詞有:
與《燒琴煮鶴》意思類似的成語有:
與《燒琴煮鶴》意思相反的成語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