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古代傳遞并保護文書用的木制夾闆。《資治通鑒·唐僖宗乾符三年》:“ 蠻 遣 瑤 還,遞木夾以遺 駢 。” 胡三省 注:“遞牒以木夾之,故雲木夾。 範成大 《桂海虞衡志》曰: 紹興 元年, 安南 與 廣西 帥司及 邕 通信問,用兩漆闆夾繫文書,刻字其上,謂之木夾。按 宋白 《續通典》,諸道州府巡院傳遞敕書,皆有木夾,是中國亦用木夾也。”
(2).木制的衣夾。中有小彈簧,日常所用。
“木夾”是一個中文詞彙,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指用于保護和傳遞文書的木制夾闆,常見于唐代至宋代的官方通信中。根據《資治通鑒》記載,南诏曾用木夾傳遞外交文書至唐朝。宋代範成大《桂海虞衡志》提到,這種木夾由兩片漆闆夾住文書,表面刻字,是重要的公文封裝工具。此類木夾不僅用于邊疆通信,中原地區也沿用此制傳遞敕書。
指帶有彈簧的木制衣夾,用于晾曬衣物。其結構簡單實用,常見于傳統手工藝場景。例如,農閑時手藝人會坐在闆凳上,用腿夾住木夾固定材料進行加工。
以上信息綜合了詞典釋義和曆史文獻記載,涵蓋其曆史功能與現代用途。
《木夾》是一個漢語詞彙,指的是一種用木材制成的夾具或夾子。它主要用于夾住物體或固定物體。這種夾子一般由兩塊木闆制成,中間是一個可以用力夾緊的機構。
《木夾》這個詞可以拆分成兩個部首,第一個部首是“木”,第二個部首是“夾”。它的筆畫數分别為4畫和9畫。
《木夾》這個詞的來源比較簡單,就是由“木”和“夾”兩個字合并而成。由于木材是一種常見的材料,所以制成的夾子也被稱為木夾。
《木夾》的繁體字為「木夾」。
在古時候,漢字的書寫方式與現代有所不同。《木夾》的古代寫法為「木夾」。這種寫法在古代文獻中經常出現。
1. 媽媽用木夾夾住褲子的腳口,方便晾曬。
2. 我用木夾夾住紙張,避免它們飛散。
與《木夾》相關的組詞有:木質、夾闆、木夾闆、夾子等。
與《木夾》意義相近的詞語有:木鉗、木夾鉗、木位、木夾鎖等。
《木夾》的反義詞是:木杆、夾子杆。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