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驕惰的意思、驕惰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驕惰的解釋

亦作“ 驕堕 ”。驕縱怠惰。《後漢書·文苑傳下·趙壹》:“豈悟君子,自生怠倦,失恂恂善誘之德,同亡國驕惰之志!” 宋 王安石 《省兵》詩:“驕惰習已久,去歸豈能田?” 宋 嶽飛 《奏畫守襄陽等郡田劄子》:“﹝ 金 人﹞所愛惟金帛子女,志已驕堕。” 明 張居正 《答巡撫高鳳翥書》:“以驕惰不習之兵,當 瓦剌 新鋭之虜,其勢固不敵也。” 範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三編第二章第六節:“ 唐太宗 對朝臣說,我不打 突厥 ,反送給金帛,為的讓他們驕惰,以便一舉消滅。”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驕惰"是漢語中一個具有複合語義的詞彙,其核心含義可從字形和語源兩個維度解析。從構詞法分析,"驕"本義指馬背隆起,引申為傲慢自大的心理狀态,《說文解字》釋為"馬高六尺為驕";"惰"字從心從隋,表示心理上的懈怠懶散,《說文解字》注為"不敬也"。二字結合後,《漢語大詞典》将其定義為"因驕縱而産生的懈怠心理",特指因自滿情緒導緻的進取心減退現象。

該詞的語義演變呈現三個階段:先秦典籍多用于描述貴族階層的奢靡狀态,如《左傳》記載"驕惰奢縱,禍之始也";唐宋時期擴展到形容文人墨客的疏狂品性;明清小說中則常見于刻畫纨绔子弟的形象。現代漢語中,"驕惰"多用于書面語境,常與"戒除""克服"等動詞搭配,強調對自滿懈怠心理的警惕,如"戒驕惰以固根本"的警示語。

在語義辨析方面,需注意與"懶惰""驕橫"等近義詞的區别:"懶惰"側重行為層面的懈怠,"驕橫"強調态度上的蠻橫,而"驕惰"特指因自我膨脹引發的雙重負面狀态,兼具心理與行為特征。該詞的典型用法如《資治通鑒》所述"居安忘危,處榮忘辱,驕惰漸生而不自覺",生動展現了其深層語義。

網絡擴展解釋

“驕惰”是一個由“驕”和“惰”組合而成的複合詞,需拆解分析其含義:


  1. 本義指“自滿、傲慢”,如《說文解字》釋為“馬高六尺為驕”,後引申為态度上的高傲,如“驕矜”“驕兵必敗”。古文用例可見《論語·學而》:“貧而無谄,富而無驕。”


  2. 意為“懶惰、懈怠”,如《禮記》中“惰慢邪僻之氣不設于身體”,強調行動上的懶散和不積極。

  3. 組合義
    “驕惰”通常指因驕傲自滿而滋生的怠惰心态,即因自視甚高、輕視他人或事務,導緻行動上消極懶散。例如:

    • 古代君王若驕惰于政,易招緻國家衰敗;
    • 現代職場中,若團隊領袖驕惰獨斷,可能影響整體效率。

注意:此詞多見于古文或特定語境,現代漢語中較少單獨使用,需結合上下文理解。若您有具體出處或語境,可進一步補充以便精準分析。

别人正在浏覽...

暗示班駁辦法抱默背道邊海箯筍燈籠臂鞲波溢采蘋采衣參朝谄僞遲速充強道衣搭轉雕砌丁坑帝容翻箱倒箧封兒風流體風燭草露分破福威國音河奔海聚黑文合鏡楛矢虎蹤貓迹節旨金襖子晉接金隧寬憫萊舞攔子軍敏劭褦襶子聶斯脫利派片楮青田大鶴天乞丕丕求知欲撒嬌賣俏三室神工鬼斧鼠膽宋健騰晶填撫朣胧推诘萬狀瓦查五鬥子無個析骸易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