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驕惰的意思、驕惰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驕惰的解釋

亦作“ 驕堕 ”。驕縱怠惰。《後漢書·文苑傳下·趙壹》:“豈悟君子,自生怠倦,失恂恂善誘之德,同亡國驕惰之志!” 宋 王安石 《省兵》詩:“驕惰習已久,去歸豈能田?” 宋 嶽飛 《奏畫守襄陽等郡田劄子》:“﹝ 金 人﹞所愛惟金帛子女,志已驕堕。” 明 張居正 《答巡撫高鳳翥書》:“以驕惰不習之兵,當 瓦剌 新鋭之虜,其勢固不敵也。” 範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三編第二章第六節:“ 唐太宗 對朝臣說,我不打 突厥 ,反送給金帛,為的讓他們驕惰,以便一舉消滅。”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驕惰”是一個由“驕”和“惰”組合而成的複合詞,需拆解分析其含義:


  1. 本義指“自滿、傲慢”,如《說文解字》釋為“馬高六尺為驕”,後引申為态度上的高傲,如“驕矜”“驕兵必敗”。古文用例可見《論語·學而》:“貧而無谄,富而無驕。”


  2. 意為“懶惰、懈怠”,如《禮記》中“惰慢邪僻之氣不設于身體”,強調行動上的懶散和不積極。

  3. 組合義
    “驕惰”通常指因驕傲自滿而滋生的怠惰心态,即因自視甚高、輕視他人或事務,導緻行動上消極懶散。例如:

    • 古代君王若驕惰于政,易招緻國家衰敗;
    • 現代職場中,若團隊領袖驕惰獨斷,可能影響整體效率。

注意:此詞多見于古文或特定語境,現代漢語中較少單獨使用,需結合上下文理解。若您有具體出處或語境,可進一步補充以便精準分析。

網絡擴展解釋二

驕惰

驕惰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可以拆分成“馬”和“木”兩個部首。其中,“馬”代表了動物,表示驕傲和高傲;而“木”代表了樹木,表示懶惰。綜合在一起,驕惰表示一個人非常驕傲而又懶散無為的狀态。

驕惰這個詞來源于古籍《易經》中的一句話:“驕者大邦之首,惰者其敵也。”在這句話中,驕惰的概念指的是一個人高傲而又懶散的狀态,意味着這種狀态會導緻人們失去自我約束和奮發進取的勁頭,最終會被其他人超越和打敗。

在繁體字中,驕惰的寫法為「驕惰」,與簡體字形式稍有不同,但仍然保留了“馬”和“木”的部首。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驕惰的字形比較複雜。在《康熙字典》中的寫法為「驕」的上半部分寫成「骨」,下半部分寫成「駒」。而「惰」的上半部分則寫成「惡」,下半部分寫成「心」。

以下是一些使用驕惰的例句:

1. 他雖然有才華,但驕惰的性格很容易讓人失望。

2. 驕惰的人往往無法實現自己的夢想。

3. 不要讓驕惰成為你的習慣,否則你将無法取得任何進步。

一些與驕惰相關的組詞有:驕奢、驕兵必敗、驕陽似火。

驕惰的近義詞包括:懶惰、偷懶、散漫。

驕惰的反義詞有:努力、勤奮、刻苦。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