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祆正的意思、祆正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祆正的解釋

官名。 北齊 至 隋 唐 主管祆教之官。《廣韻·平先》:“祆,胡神,官品令有祆正。”《通典·職官二二》:“視正五品:薩寳。視從七品:薩寳府祆正。” 宋 姚寬 《西溪叢語》卷上:“又嘗見官品令祆正。祆法初來,以鴻臚寺為禮遠令邸,後世因用以僧尼隸焉。設官來歷如此。祆之有正,想在 唐 室始。” 饒宗頤 《選堂集林·穆護歌考》:“自 北齊 以來,諸州均置祆正,知胡天信仰在各地已分佈甚廣。”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祆正是中國古代主管祆教事務的宗教官職,屬于禮部下屬機構。該詞由“祆”與“正”組合而成:“祆”指祆教(即瑣羅亞斯德教),源自波斯宗教“Zoroastrianism”的音譯;“正”意為官職中的長官,取《周禮》“官正”之制,表明其主管職能。

據《通典·職官志》記載,唐代設置“祆正”一職,隸屬于禮部主客司,負責管理西域傳入的祆教祭祀活動。其職責包括主持祆祠儀式、監管信衆祭祀行為,并協調外來宗教與本土禮制的融合。此官職的設立體現了唐代多元文化政策,《舊唐書·職官志》提到“祆正”為九品下階官吏,反映其在官僚體系中的特殊地位。

北宋時期,隨着祆教影響力減弱,“祆正”逐漸被廢除。元代馬端臨《文獻通考》記載,該官職最終于南宋初期廢止,其職能并入太常寺統一管理。從詞源學角度,“祆”字在《說文解字》中未收錄,屬唐代新造會意字,以“示”部表宗教,“天”部指代西域天神崇拜,印證了外來文化本土化的語言特征。

網絡擴展解釋

“祆正”是中國古代管理祆教(即拜火教)事務的官職,其具體解釋如下:

1.基本定義

祆正是北齊至隋唐時期設立的官方職位,專門負責祆教的祭祀、禮儀及日常事務管理。祆教起源于波斯(今伊朗),由瑣羅亞斯德創立,以崇拜火與光明為特征,唐代文獻中常稱其為“胡神”。


2.曆史沿革與職責


3.文獻依據


4.相關延伸

祆正的設立反映了古代中國對多元宗教的包容性政策。隨着祆教在唐末逐漸衰落,這一官職也隨之消失,但部分習俗(如火崇拜)融入民間信仰。

如需進一步了解祆教教義或官職體系,可參考《通典·職官》《西溪叢語》等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敖弄白俄羅斯白題舞抱殘守缺勃然奮勵補過拾遺才語漕費長槊陳朱吃準仇人湊份子倒相頂發恩重泰山防萌杜漸飛撾府倅梗穢歌舞升平古辭滾柱軸承古澀紅衣大炮鴻鐘喉塞音換樣,換樣兒畫帷會鞫賤品九芒九域圖機杼絶俗老東人拉三扯四雷氏劍良能寥然鳴柝内熱纰僻情語岐邑肉鬃生膩時臣舐皮論骨熟衣湯池鐵城套裝挑試通州辋圖瓦師魏觀無事生非鰕魁香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