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古代传递并保护文书用的木制夹板。《资治通鉴·唐僖宗乾符三年》:“ 蛮 遣 瑶 还,递木夹以遗 駢 。” 胡三省 注:“递牒以木夹之,故云木夹。 范成大 《桂海虞衡志》曰: 绍兴 元年, 安南 与 广西 帅司及 邕 通信问,用两漆板夹繫文书,刻字其上,谓之木夹。按 宋白 《续通典》,诸道州府巡院传递敕书,皆有木夹,是中国亦用木夹也。”
(2).木制的衣夹。中有小弹簧,日常所用。
木夹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复合词,具体释义需结合历史语境与使用场景:
古代木制刑具
在《汉语大词典》中,“木夹”被记载为古代用于束缚犯人的刑具,通常由两片木板制成,通过绳索或铁钉固定,施加于犯人的颈部或四肢,以达到惩戒目的。这一用法多见于唐宋时期的司法文献,如《唐律疏议》中提及“木夹”作为轻刑工具。
传统木工工具
部分地方方言及工艺文献中,“木夹”指代一种木制的夹具,用于固定木料以便加工。例如《中国民间工具图鉴》描述其为“通过榫卯结构或杠杆原理夹持物件的工具”,常见于传统家具制作和建筑领域。
需注意,“木夹”一词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其含义需结合具体文献或专业领域进行判断。
“木夹”是一个中文词汇,包含以下两层含义:
指用于保护和传递文书的木制夹板,常见于唐代至宋代的官方通信中。根据《资治通鉴》记载,南诏曾用木夹传递外交文书至唐朝。宋代范成大《桂海虞衡志》提到,这种木夹由两片漆板夹住文书,表面刻字,是重要的公文封装工具。此类木夹不仅用于边疆通信,中原地区也沿用此制传递敕书。
指带有弹簧的木制衣夹,用于晾晒衣物。其结构简单实用,常见于传统手工艺场景。例如,农闲时手艺人会坐在板凳上,用腿夹住木夹固定材料进行加工。
以上信息综合了词典释义和历史文献记载,涵盖其历史功能与现代用途。
白面生布卦陈辩赤堇山吃铁石打揢,打揢儿打喯儿鼎轘对床丰田负命干冒高热狗爬泳古体齁喽嘉谋善政俭宝艰巨性谏司诘穷惊搐静瑟稽诛跼蹴苦伪了办乐容良算离本趣末历头飀飀谩怠眉睫之内縻絷平展抢背浅霜顷宫清听甚设神我射人师石层束装就道夙命薙工桐圭纨裤晚智微旨五笔字型计算机汉字输入技术无地自容五威将军雾绡云縠物殉侠陛纤施小亟笑模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