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踐迹的意思、踐迹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踐迹的解釋

亦作“ 踐跡 ”。1.踩着前人的足迹。猶蹈襲,因襲。《論語·先進》:“ 子張 問善人之道。子曰:‘不踐迹,亦不入于室。’” 明 李贽 《<世紀列傳總目>後論》:“儒臣雖名為學而實不知學,往往學步失故,踐迹而不能造其域,卒為名臣所嗤笑。” 明 袁宏道 《欽叔陽秀才》:“善人不踐跡,彼卻步步學 堯 舜 ,有恒踽踽涼涼,彼卻與物無忤。” 清 顧炎武 《日知錄·不踐迹》:“服 堯 之服,誦 堯 之言,行 堯 之行,所謂踐迹也。” 王闿運 《江陵書院記》:“《詩》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言遠慕古聖,未若踐迹循塗之易為功也。”

(2).實踐,實行。 晉 郗超 《答傅郎》詩:“奇趣感心,虛飇流芳。始自踐跡,遂登慧場。”

(3).行迹;行為。 金 王若虛 《複之純交說》:“慵夫因人而寄聲曰:‘子之病果革矣。已寔行行,謂人之亢;憫我将颠,而子則先。是何其言之近似而踐跡之乖歟!’”


見“ 踐迹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踐迹”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字面義和引申義兩個層面理解,具有濃厚的文化内涵:

  1. 字面義:

    • 踐: 本義為踩踏、行走。
    • 迹: 本義為腳印、痕迹、道路。
    • 因此,“踐迹”最直接的意思就是“踩着(前人的)腳印行走” 或“遵循(已有的)道路前行”。
  2. 引申義(核心含義):

    • 源于其字面義,“踐迹”的核心引申義是指“效法、遵循前人的榜樣、規範或已有的成法”。它強調的不是簡單的模仿外形,而是理解并繼承前人的精神實質、行為準則或成功經驗,沿着他們開辟的道路繼續前進。
    • 這個含義最經典的出處是《論語·先進》:“子張問善人之道。子曰:‘不踐迹,亦不入于室。’” 朱熹在《四書章句集注》中解釋為:“善人,質美而未學者也。程子曰:‘踐迹,如言循途守轍。善人雖不必踐舊迹而自不為惡,然亦不能入聖人之室也。’” 這裡,“踐迹”被理解為遵循聖賢之道(迹)。
    • 在《朱子語類》中也有相關論述,進一步闡釋了“踐迹”與學習、遵循聖人言行的關系。

“踐迹”意指遵循前人的足迹、效法先賢的榜樣或成規。它蘊含着對傳統、經驗和智慧的尊重與繼承,強調在理解的基礎上學習和實踐前人留下的寶貴遺産。該詞屬于書面語,帶有一定的文言色彩。

參考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踐迹”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多種解釋,具體可歸納為以下三個核心義項:

1.因襲前人(傳統含義)

指踩着前人的足迹行事,帶有繼承或模仿的意味。

2.實踐、實行(動詞用法)

指将理念付諸實際行動。

3.行迹、行為(名詞用法)

指具體的行動軌迹或事迹。

其他解釋補充

“踐迹”的釋義需結合語境:

  1. 曆史文本中多指因襲或實踐;
  2. 現代引申可強調行動力;
  3. 部分詞典擴展為繼承發展,需謹慎區分。

如需更完整考據,可參考《論語》原文或漢典等權威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黯然魂銷筚窦碧瑤箋蒼苔虿芒昌亭之客朝不圖夕宸阙吃不透崇德報功崇鼎忡弱雠克待聘當局單幺盜端殿廬雕世鼎足而三東南之美端莊惰壞分福岡隴歌兒桁架河星華薦嘩言講圖解祿驚鄂九官決水居貞口谕酷用淩奪李十郎狸頭留箋粝粢買屬猛起眠牛廟像明喆扭捏作态偏絃少奶師說手勑私易穩熟無懷氏誣賢相從小蹄子攜手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