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名藩的意思、名藩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名藩的解釋

指地方重鎮。《晉書·王國寶傳》:“時 王恭 與 殷仲堪 并以才器,各居名藩。”《舊唐書·李德裕傳》:“受寄名藩,常憂曠職,孜孜夙夜,上報國恩。” 宋 梅堯臣 《葉大卿挽詞》之一:“舊族聲華遠,名藩治行存。” 清 李漁 《與丁太岩方伯書》:“老先生榮蒞名藩,身膺重寄,非惟保障 江 南,亦且屏翰四國。”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名藩”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雙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1. 字面解釋

    • 名:指聲名、聲譽。
    • 藩:原義為籬笆或屏障(),引申為“重鎮”或“重要區域”。
    • 組合義:字面可理解為“聲名顯赫的重要屏障”,最初指地方上的軍事或行政重鎮()。
  2. 曆史出處

    • 該詞最早見于《晉書·王國寶傳》:“時王恭與殷仲堪并以才器,各居名藩。” 此處指兩人擔任地方要職()。
    • 宋代梅堯臣的《葉大卿挽詞》中“名藩治行存”也指地方治理的卓越成就()。

二、引申含義

  1. 比喻顯赫的人物或組織

    • 明代馮夢龍《警世通言》中,用“名藩”形容聲望極高、能抵禦外界攻擊的人物()。例如官員楊文廣因功績卓著,聲名成為“堅固城牆”,阻擋诽謗。
  2. 使用場景

    • 曆史文獻:多用于描述地方重臣或軍事要地(如《舊唐書》中“受寄名藩”)。
    • 文學比喻:現代可引申為贊譽行業領袖或權威機構()。

三、總結

如需進一步探讨古籍用例,可參考《晉書》《舊唐書》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名藩的意思

《名藩》是一個表示“名聲盛譽”的詞彙。它通常用來形容某人因為其才華、能力或者成就而備受贊譽和推崇。

拆分部首和筆畫

《名藩》這個詞由兩個部首組成。“名”部首表示名字或者聲望,“藩”部首表示籬笆或者圍隔。總共包含12個筆畫。

來源

《名藩》一詞最早出現在中國古代文學作品中,如唐代詩人杜甫的《守歲》:“千壺萬斛稍誇度,何惜酒肆坐名藩。”這裡指的是因為品質高尚的酒而獲得了贊譽和聲望。

繁體

《名藩》在繁體字中寫作「名藩」,部首和筆畫數保持不變。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名藩》在古代漢字中的寫法可能會有所變化,但整體上仍保留了“名”和“藩”的字形特征。

例句

1. 他憑借多年的努力和奉獻成為了行業的名藩。 2. 這位科學家因其具有突出的貢獻而成為了該領域的名藩。

組詞

1. 名聲 2. 名人 3. 名家

近義詞

1. 名望 2. 聲譽 3. 榮譽

反義詞

1. 受辱 2. 不名一文 3. 無名小卒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