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顧命的意思、顧命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顧命的解釋

[feel tender and protective toward one's life] 顧慮性命

奮不顧命

詳細解釋

(1).《書·顧命》:“ 成王 将崩,命 召公 、 畢公 率諸侯相 康王 ,作《顧命》。” 孔 傳:“臨終之命曰顧命。” 孔穎達 疏:“顧是将去之意,此言臨終之命曰顧命,言臨将死去迴顧而為語也。”後因以“顧命”謂臨終遺命,多用以稱帝王遺诏。《後漢書·陰興傳》:“帝風眩疾甚,後以 興 領侍中,受顧命於 雲臺 廣室 。”《南史·褚彥回傳》:“ 明帝 崩,遺詔以為中書令、護軍将軍,與尚書令 袁粲 受顧命,輔幼主。”《東周列國志》第四回:“ 晉文公 有疾,召 趙衰 、 先軫 、 狐射姑 、 陽處父 諸臣,入受顧命,使輔世子 驩 為君,勿替伯業。”

(2).顧惜生命。 三國 魏 曹操 《領兖州牧表》:“臣以累葉受恩,膺荷洪施,不敢顧命。”《宋史·王繼濤傳》:“ 階州 刺史 高彥暉 帥師讨賊,奮不顧命。”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顧命”一詞在漢語中具有特定而莊重的含義,其核心解釋如下:

  1. 本義:臨終遺命,特指帝王臨終時的囑托

    • 此義項源于古代典籍,尤指帝王在臨終前對身後國家大事、繼承人安排等重要事務的托付。它蘊含着對身後事的深切關注和鄭重囑托。
    • 來源依據: 此釋義是“顧命”最核心和古典的含義,在權威漢語辭書中均有明确記載。例如《漢語大詞典》釋為:“《書》有《顧命》篇。後因稱帝王臨終前的遺诏為顧命。”《古代漢語詞典》釋為:“帝王臨終時的遺命。”《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釋為:“帝王臨終時的遺命。”
    • 經典出處: 《尚書·周書》中即有《顧命》篇,詳細記載了周成王臨終前召集大臣,囑托輔佐太子钊(即周康王)繼位的場景。孔穎達疏:“顧是将去之意,命謂教戒之辭。将至死亡,回顧而為語也。” 此處的“顧”有“眷顧”、“臨終回視”之意,“命”即“命令”、“囑托”。
  2. 引申義:輔佐幼主的大臣

    • 由帝王臨終托付的職責引申,指那些接受先帝遺命、負有輔佐新君(尤其是年幼君主)重任的大臣,稱為“顧命大臣”。
    • 來源依據: 此義項同樣為權威辭書所收錄。如《漢語大詞典》在釋義後舉例:“(帝王)遺诏曰顧命……亦指受遺诏的大臣。”《辭源》釋“顧命大臣”為:“皇帝臨終前托以治國重任的大臣。”
    • 曆史實例: 中國曆史上著名的顧命大臣(或顧命集團)例子很多,如漢武帝托孤于霍光、金日磾、上官桀;劉備托孤于諸葛亮;清順治帝托孤于索尼、鳌拜等四人。這些大臣即被稱為“顧命大臣”。

“顧命”一詞,源于《尚書·顧命》,其核心含義是指帝王臨終時的遺命,尤其指對繼承人和國家大事的鄭重囑托。由此引申,接受并執行這種遺命、負有輔佐新君(特别是幼主)重任的大臣,被稱為“顧命大臣”。該詞承載着深厚的政治文化内涵,體現了古代君主傳承和權力交接的莊重性與責任感。

網絡擴展解釋

“顧命”一詞主要有以下兩種含義,需結合語境區分:

一、帝王臨終遺诏

  1. 詞源:源自《尚書·顧命》篇,記載周成王臨終前召見召公、畢公,囑托輔佐康王之事。
  2. 釋義:指帝王臨終前對身後政務的安排,後專稱帝王遺诏。如《後漢書》記載漢明帝病重時,陰興“受顧命于雲台廣室”。
  3. 延伸用法:受命輔佐新君的臣子稱“顧命大臣”,如《東周列國志》中晉文公臨終托孤于趙衰等人。

二、顧惜性命

  1. 釋義:指顧及、珍惜生命,多用于否定語境,如“奮不顧命”。
  2. 例證:曹操《領兖州牧表》中“不敢顧命”,《宋史·王繼濤傳》描述高彥暉“奮不顧命”。

說明:以上解釋綜合了《尚書》典籍、史書用例及權威詞典釋義。若需查看具體文獻原文或擴展案例,可參考《後漢書》《南史》等史籍。

别人正在浏覽...

隘隘腤臜寶産擯卻筆研舊踣樣巾酬決穿腹創世川人出貢绌約從酒丹徼第觀定風旗洞察其奸額骨垩化兒妾方聞跟鬥構慝花蹊頰輔謇然金剛神精博極圈考終客枕了知黎家亂飛魯論懋易氂纓明悟麋銜腦膜内妹牛蹄之涔虐老獸心評奬切循青羅傘茕弱绮襦纨褲柔訓山辣刷卷雙蕊斯斯文文堂堂鐵面無情秃穎宛态微身文庠無遂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