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名藩的意思、名藩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名藩的解释

指地方重镇。《晋书·王国宝传》:“时 王恭 与 殷仲堪 并以才器,各居名藩。”《旧唐书·李德裕传》:“受寄名藩,常忧旷职,孜孜夙夜,上报国恩。” 宋 梅尧臣 《叶大卿挽词》之一:“旧族声华远,名藩治行存。” 清 李渔 《与丁太岩方伯书》:“老先生荣蒞名藩,身膺重寄,非惟保障 江 南,亦且屏翰四国。”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名藩”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见于古代文献和特定语境中,其含义可以从字面和引申义两个层面理解:

  1. 字面含义:

    • 名: 指著名的、有声望的、重要的。
    • 藩: 本义指篱笆,引申为屏障、保卫。在中国古代封建制度下,“藩”主要指封建王朝分封的诸侯国或属地,这些地方作为中央政权的屏障。后来也泛指重要的州郡、地方行政区划,特别是那些地理位置重要、承担边防或拱卫京师职责的地区。
    • 合义: 因此,“名藩”字面上指著名的、重要的藩国或州郡。强调的是该地区在政治、军事或地理上的显著地位和影响力。
  2. 引申义与用法:

    • 指重要的地方行政区划: 这是最常见的用法。在古代文献中,“名藩”常用来指代那些规模较大、经济发达、人口众多、战略位置关键或者由朝廷重臣、亲王镇守的州、府、路等一级的重要行政区划。它们通常是区域性的政治、经济或军事中心。例如,历史文献中常称洛阳、太原、扬州等大都会或边关重镇为“名藩”。
    • 指显赫的藩王或封地: 在分封制语境下,“名藩”也可指那些地位崇高、实力雄厚、声名显赫的藩王或其封国。
    • 现代用法: 现代汉语中,“名藩”一词已非常罕见,属于书面语或历史词汇。如果使用,通常是在引用古文、进行历史研究或特定文学创作时,用以指代历史上那些著名的、具有重要地位的地方大邑或重镇。

“名藩”意指著名的、重要的藩国或州郡,特指那些在历史上具有显著政治、军事或经济地位,作为区域中心或国家屏障的地方行政区划。它是一个带有历史色彩的书面词汇。

参考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

“名藩”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双重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含义

  1. 字面解释

    • 名:指声名、声誉。
    • 藩:原义为篱笆或屏障(),引申为“重镇”或“重要区域”。
    • 组合义:字面可理解为“声名显赫的重要屏障”,最初指地方上的军事或行政重镇()。
  2. 历史出处

    • 该词最早见于《晋书·王国宝传》:“时王恭与殷仲堪并以才器,各居名藩。” 此处指两人担任地方要职()。
    • 宋代梅尧臣的《叶大卿挽词》中“名藩治行存”也指地方治理的卓越成就()。

二、引申含义

  1. 比喻显赫的人物或组织

    • 明代冯梦龙《警世通言》中,用“名藩”形容声望极高、能抵御外界攻击的人物()。例如官员杨文广因功绩卓著,声名成为“坚固城墙”,阻挡诽谤。
  2. 使用场景

    • 历史文献:多用于描述地方重臣或军事要地(如《旧唐书》中“受寄名藩”)。
    • 文学比喻:现代可引申为赞誉行业领袖或权威机构()。

三、总结

如需进一步探讨古籍用例,可参考《晋书》《旧唐书》等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哀啭安车蒲轮八成宝行庇庥不振蚕麰拆东墙,补西墙拆账长久成仙崇惮銼荐撮略蹙踅答蕃书大斧劈芳翰风槎风带風燭殘年阜财謡釜鍑槅察歌墟广长舌鹖鸟冠桦巾荒月胡荽虎啸风生进膳旧梦开山教主溃坠来朝揽头连襼龙虎营鲁史农村潘岳花喷火轻暑乞婆启隙禳祭瑞牒入赘石碑丕松架宿姧素未谋面贪溺拓宇顽块伟迹小祖恓惨歇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