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食實封的意思、食實封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食實封的解釋

謂受封爵并可實際享用其封戶租賦。《資治通鑒·唐中宗景龍三年》:“於時食實封者凡一百四十餘家。” 胡三省 注:“ 唐 制:食實封者,得真戶,戶皆三丁以上,一分入國。 開元 定制,以三丁為限,租賦全入封家。”《宋史·職官志十》:“食實封:一千戶、八百戶、五百戶、四百戶、三百戶、二百戶、一百戶……親王、重臣有特加至數千戶者。”參閱 清 趙翼 《陔馀叢考·漢唐食封之制》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食實封”是中國古代封爵制度中的一種特殊形式,指受封者實際享有封戶的租稅收入,區别于僅有虛名而無經濟收益的“虛封”制度。該制度在唐代尤為典型,是朝廷對功臣、宗室或重臣進行經濟賞賜的重要方式。

從詞源構成來看,“食”指享用,“實”強調實際收益,“封”即封地或封戶,合稱意為“實際享用封地的賦稅”。《漢語大詞典》将其定義為“唐代封爵有實封與虛封之别,實封者,真食其封戶之租稅也”(來源:《漢語大詞典》第12卷)。據《新唐書·百官志》記載,親王食實封者“歲入有差,自八百戶至千戶”,國公則“三百戶至五百戶”(來源:《新唐書·百官志》)。

該制度的實施需經過戶部登記造冊,封戶被稱為“封丁”,其繳納的租調直接由受封者收取。例如《唐會要》載有“諸王、公主食實封,皆以課戶充”,表明封戶需承擔實際賦稅義務(來源:《唐會要·卷九十》)。這一制度既體現皇權對臣屬的恩寵,也構成唐代財政分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網絡擴展解釋

“食實封”是中國古代的一種封賞制度,指受封爵位者不僅獲得封號,還可實際享用其封戶繳納的租賦。這一制度在唐宋時期較為典型,具體特點如下:

詞義解析

  1. 核心含義
    受封者(如親王、功臣)被授予一定數量的封戶,這些封戶的租稅部分或全部歸封主所有,而非僅虛銜。例如唐代規定,封戶需滿足“三丁以上”,其稅收按比例分配:一部分上交國家,剩餘歸封主。

  2. 曆史背景

    • 唐代:封戶租賦分配曾有“一分入國”的規則,即封主僅取部分稅收。開元年間改為“租賦全入封家”,但限制每戶三丁。
    • 宋代:封戶數量被嚴格分級(如一千戶至一百戶),且多為象征性賞賜,實際經濟特權逐漸削弱。
  3. 與虛封的區别
    虛封(如“食邑××戶”)僅名義上享有封戶,無實際收益;“食實封”則是實權貴族的經濟特權體現。

注意誤區

部分網絡解釋(如“吃飯、睡覺實在”)為現代誤讀,與該詞曆史本義無關。正确含義需結合古代封爵制度理解。

别人正在浏覽...

隘路白牛半臂坌蠢逼聚柄坐駁岸波律膏采折草玄成都蔔塵喧醋息錢刁告砥才動能發痗仿徨失措腐骨撫順市幹蔭管色阛闬惠濟僭客薦譽驕誇矜緩金聖歎九扈寬敞壼閣拉杆蘭舟老坡老妪吹篪飗飗落湯螃蟹邁往馬人門樞密約孽報毆傷蚍蜉堞匹夫僮婦迫拶鉗錘情熟求志達道屈屈取志賞立誅必神榇盛樂涉想攝制微課崤嵚謝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