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言赤身露體。 宋 梅堯臣 《和江鄰幾景德寺避暑》:“躶膚汗交流,腯體膏将鎔。”
關于“躶膚”的詞義解釋如下:
基本釋義
引證解釋
相關辨析
使用建議
注:若需查詢更多生僻詞,可提供具體文獻例句以便精準分析。
《躶膚》是一個詞彙,形容一個人身體裸露而沒有衣物覆蓋的狀态。
《躶膚》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 “⺡” 和 “⺼”,拆分後的筆畫數為11畫。
《躶膚》這個詞彙來源于漢語,是由中文詞語組合而成的,描述人體裸露的狀态。
繁體字中,“躶”和“膚”的形狀有些許不同,分别為 “躶”和“膚”。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躶膚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古時候,“躶”字寫作“躶”,“膚”字寫作“⺢⺾”。這些寫法在現代已經不再通用。
以下是一些使用《躶膚》的例句:
1. 夏天的時候,他喜歡在海灘上躺在沙灘上曬躶膚。
2. 這個藝術家的作品中展現了大膽的躶膚形象。
3. 出乎意料,他在公共場合脫下外套示人躶膚。
與《躶膚》相關的組詞有:
1. 躶體:指身體裸露而沒有衣物覆蓋的狀态。
2. 膚色:指人體皮膚的顔色。
3. 裸露:指沒有遮蓋、暴露在外。
與《躶膚》意思相近的詞語有:
1. 裸體:形容沒有穿衣物,赤裸的狀态。
2. 赤身:指整個身體裸露的狀态。
與《躶膚》意思相反的詞語有:
1. 着裝:指穿着衣物,覆蓋身體的狀态。
2. 單衣:指穿着衣物,但沒有穿着外套的狀态。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