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躶膚的意思、躶膚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躶膚的解釋

猶言赤身露體。 宋 梅堯臣 《和江鄰幾景德寺避暑》:“躶膚汗交流,腯體膏将鎔。”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躶膚”為古漢語中較為罕見的組合詞,需拆分釋義:

  1. “躶”通“裸”,指身體未加遮蔽。《說文解字》釋為“袒也”,《漢語大詞典》引《左傳·僖公二十三年》“曹共公聞其骈脅,欲觀其躶”為例,表示裸露軀體(來源:漢典網)。

  2. “膚”原指人體表皮,《爾雅·釋器》載“膚,革也”,後引申為身體表層。《現代漢語詞典》标注其現代用法為“皮膚”或“表面的、淺薄的”(來源: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組合詞“躶膚”多出現于古代文獻,如宋代醫書《聖濟總錄》載“躶膚曝日”描述日光療法,指以裸露皮膚接觸外界。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不常用,多被“裸露皮膚”“赤身”等替代。需注意古籍中類似表述多含醫學或禮制語境,如《禮記》強調“不涉不撅”以避躶膚之儀。

網絡擴展解釋

關于“躶膚”的詞義解釋如下:

  1. 基本釋義

    • 指赤身露體,即身體未着衣物的狀态。該詞屬于古漢語用法,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
  2. 引證解釋

    • 宋代梅堯臣在《和江鄰幾景德寺避暑》中寫道:“躶膚汗交流,腯體膏将鎔”,通過“躶膚”形容酷暑中汗流浃背、身體裸露的狀态。
  3. 相關辨析

    • 需注意與“赪膚”(chēng fū)區分,後者指赤色表皮,如晉代張載《安石榴賦》中“紫房既熟,赪膚自拆”描述果實熟透後紅皮裂開的現象。
  4. 使用建議

    • 該詞權威性存疑(參考來源置信度較低),建議結合《漢語大詞典》等工具書進一步核實。現代語境中更常用“裸體”“赤身”等表述。

注:若需查詢更多生僻詞,可提供具體文獻例句以便精準分析。

别人正在浏覽...

哀感白衫扳本報名悖冒愊憶晨暾舛忤大穣大碗島上的一個星期日地氣都禦使耳孫馮谖三窟簳珠革亂灌木林豪湍花月緣穢菜回駕惠美郊郭繳獲徼塞戒絕禁不過靜簡鏡鑒襟情就虛避實畯良渴者易飲岚氣老根人家了不臨下理庶落便宜罵檔子賣油嘴铓氣面團木瓜杖念黃犬破獲潛龍勿用青黎笙叢屬絲搜賢聽者唾涎緯術穩善渦盤小孤撮小命兒消瘦下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