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書省的代稱。為代皇帝撰拟制诰之處。《晉書·王湛王承等傳論》:“或寄重文昌,允釐於袞職;或任華綸閣,密勿於王言。”《初學記》卷十一:“又中書職掌綸誥,前代詞人,因謂綸閣。” 明 陳汝元 《金蓮記·捷報》:“無端 司馬 登綸閣,催促 西施 上釣船。” 清 姚鼐 《懷程魚門舍人》詩:“ 淮南 倒屣盡嘉賓,綸閣今稱老舍人。”
“綸閣”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存在差異,需結合文獻來源具體分析:
中書省的代稱,指代皇帝起草诏令的機構。這一解釋在多個權威文獻中被引用:
形容女子容貌美麗,如提到“形容容顔如宮殿閣樓般華美”。但此用法未見于權威典籍,可能是現代引申或誤用,需謹慎考據。
建議結合具體古籍上下文判斷詞義,若涉及制度史,優先采用“中書省”釋義。
綸閣,是一個漢字詞語,形容建築或房舍的華麗和美麗。
綸閣的部首是纟(纟)和阝(阜),共有13個筆畫。
綸閣最早出現在《文世通義》一書中,是古代對于房舍華麗、美觀的形容詞。
綸閣的繁體字為綸閣。
在古時候,綸閣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但大緻保持相似,沒有過多變化。
1. 青瓦白牆,紅綸閣黃琉璃,構成了這座古城的美麗畫卷。
2. 情深意重的詩詞,如綸閣上鮮花一般,使人心生向往。
1. 綸帶:形容顔色鮮豔、質地柔軟的絲織物。
2. 綸绁:形容形勢曲折的經緯曲線。
3. 閣樓:指建築物的頂層或樓層。
4. 高閣:比喻權勢高峻或見識博學的人。
亭台、樓閣、軒榭、華麗。
簡陋、破舊、寒酸、樸素。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