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舉觞快飲。 南朝 宋 謝靈運 《拟魏太子邺中集詩·陳琳》:“哀哇動梁埃,急觴盪幽默。” 唐 杜甫 《蘇端薛複筵簡薛華醉歌》:“垂老惡聞戰鼓悲,急觴為緩憂心擣。”
“急觞”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jí shāng,其核心含義為舉觞快飲,多用于形容因情緒波動(如憂愁、急切等)而急促飲酒的行為。以下是詳細解析:
古典文獻中的用法:
該詞多見于詩詞,常與情感表達結合。例如:
語境分析:
多用于描寫因外界壓力(如戰亂、離别)或内心苦悶而急促飲酒的場景,強調動作的“快”與情緒的“急”,而非單純的慶祝。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相關詩詞背景,可參考古典文學典籍或權威詞典(如《漢語大詞典》)。
急觞是一個漢語詞語,意思是急忙敬酒、迅速拿起酒杯的意思。
急觞的部首是心,第二個部首是觸,總筆畫數為13。
急觞這個詞最早出現在《詩經·秦風·有客》中,原文是“有客懷憂,憂而不宣,其生之矣,終不能觍。”其中“觍”是觞的古體。
急觞的繁體字是急觴。
在古時候,觞的寫法較為複雜,有許多不同的變體,如“觫”、“鬆”、“鬊”等,但後來逐漸統一為現在的觞字形。
1. 片刻之後,宴會上的人們急觞而起。
2. 他急速地舉起酒杯,急觞而飲,表達了對賓客的尊敬。
開懷暢飲、賞心樂事、斟滿一杯、敬酒祝福
馬上敬酒、即時祝酒、迅速敬酒
緩慢敬酒、停頓敬酒、遲疑舉杯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