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山長的意思、山長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山長的解釋

(1). 唐 、 五代 時對山居講學者的敬稱。如 唐 代刺史 孫丘 于 阆州 古 台山 置學舍,延 尹恭初 為山長; 五代 蔣維東 隱居 衡嶽 ,受業者稱 蔣 為山長。事見 宋 馬永易 《實賓錄》卷十一。 宋 元 時為官立書院置山長,講學兼領院務; 明 清 時改由地方聘請。 清 末改書院為學堂,山長之制乃廢。 宋 範成大 《代兒童立春門貼詩》之三:“盛族推山長,修齡號櫟翁。” 元 吳養浩 《象山山長嶽仲遠美任》詩:“雅有 嶽山長 ,三年今在茲。”《文明小史》第二二回:“﹝總辦﹞本是郎中放的知府,因為辦軍裝的事罣誤了,制臺為他學問好,請他做個書院的山長,後來改了學堂,便充總辦之職。”

(2).隱者之稱。《宋史·雷簡夫傳》:“ 簡夫 始起隱者,出入乘牛,冠鐵冠,自號‘山長’。” 宋 陸遊 《遣興》詩:“退歸自合稱山長,變化猶應侍帝晨。”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山長”是中國古代對書院講學者的敬稱,主要含義如下:

  1. 書院主持者的尊稱

    “山長”指書院的主持人或主講人,負責講學、管理及制定學規。其名源于五代,宋代書院興起後廣泛使用,如朱熹曾任白鹿洞書院山長。這一稱呼強調學者居于山林書院治學的傳統。

  2. 詞源與曆史演變

    • 五代起源:最早見于《荊湘近事》,五代蔣維東隱居衡嶽講學,學生尊稱其為“山長”。
    • 宋代制度化:書院成為教育主流,“山長”成為正式職務,如嶽麓書院、白鹿洞書院均由大儒擔任。
    • 元明清沿襲:元代納入官制,由禮部或行省任命;明清延續此制,但需官府認可資格。
  3. 職責與地位

    山長既是學術領袖,也負責行政事務,需“經明行修,堪與多士模範”(《元史·選舉志》)。其學術聲望直接影響書院地位,如清代阮元創诂經精舍,聘王昶、孫星衍等大家任山長。

  4. 現代誤用辨析

    當代有民宿或機構借用“山長”之名,但已脫離教育本義。需注意其原指“書院院長”,非泛指山中長者。


權威參考來源

  1. 《辭源》(商務印書館):釋義“書院主講兼總院務者”,引《荊湘近事》及宋元史料。

    《辭源》線上版

  2. 《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詳述曆史沿革,引《宋史》《元史》記載。

    《漢語大詞典》電子版

  3. 《中國教育制度通史》(山東教育出版社):分析宋至清山長的選聘制度與職能。

    國家圖書館館藏信息

網絡擴展解釋

“山長”一詞在不同曆史時期和文化語境中有多重含義,主要可歸納為以下兩方面:

一、曆史教育領域的核心含義

  1. 書院講學主持者
    起源于唐、五代時期,最初是對隱居山林講學者的尊稱。例如五代蔣維東在衡山講學,學生稱其為“山長”。宋代開始成為官方書院職務,負責講學和管理院務,元明清延續此制,清末隨書院改制而廢除。
    例證:宋代範成大詩句“盛族推山長,修齡號櫟翁”即指書院山長。

  2. 隱士的代稱
    部分文獻中将隱居山林的高士稱為山長,如《宋史》記載雷簡夫自號“山長”,陸遊詩句“退歸自合稱山長”也暗含此意。

二、其他争議性解釋

部分低權威性資料提到“管理山區資源的負責人”,但此用法缺乏廣泛曆史文獻支持,可能是現代地方性稱謂或誤讀,需謹慎采信。

讀音說明:多數權威資料标注為shān zhǎng(如搜狗百科),少數文獻注音為shān cháng(如、5),可能與方言或曆史發音差異有關。現代标準讀音建議參考前者。


山長主要指古代書院教育體系中的學術領袖,兼具教學與管理職能,同時可代指隱士。其他解釋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别人正在浏覽...

敗困兵柄裨瀛沖守創端村驿怠疑代杖撣殘斷渡斷阙對文耳邊之風風流跌宕俯拾地芥弗庭感甄隔閡觀玩過辭海軍含糲鶴卵鴻都門學嘩扣畫譜猾賊剞焦冥嬌嚬雞碑及丁金眸摳迎老蚌珠胎轹釜待炊流铄龍孫率以為常猕猴桃明中木魚年幾牛油偏枯乾隆帝勤誠碁子面攘殺容态賞地聖典收離聚散探視天質停止同食幄次梧葉題詩顯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