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山長的意思、山長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山長的解釋

(1). 唐 、 五代 時對山居講學者的敬稱。如 唐 代刺史 孫丘 于 阆州 古 台山 置學舍,延 尹恭初 為山長; 五代 蔣維東 隱居 衡嶽 ,受業者稱 蔣 為山長。事見 宋 馬永易 《實賓錄》卷十一。 宋 元 時為官立書院置山長,講學兼領院務; 明 清 時改由地方聘請。 清 末改書院為學堂,山長之制乃廢。 宋 範成大 《代兒童立春門貼詩》之三:“盛族推山長,修齡號櫟翁。” 元 吳養浩 《象山山長嶽仲遠美任》詩:“雅有 嶽山長 ,三年今在茲。”《文明小史》第二二回:“﹝總辦﹞本是郎中放的知府,因為辦軍裝的事罣誤了,制臺為他學問好,請他做個書院的山長,後來改了學堂,便充總辦之職。”

(2).隱者之稱。《宋史·雷簡夫傳》:“ 簡夫 始起隱者,出入乘牛,冠鐵冠,自號‘山長’。” 宋 陸遊 《遣興》詩:“退歸自合稱山長,變化猶應侍帝晨。”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山長”一詞在不同曆史時期和文化語境中有多重含義,主要可歸納為以下兩方面:

一、曆史教育領域的核心含義

  1. 書院講學主持者
    起源于唐、五代時期,最初是對隱居山林講學者的尊稱。例如五代蔣維東在衡山講學,學生稱其為“山長”。宋代開始成為官方書院職務,負責講學和管理院務,元明清延續此制,清末隨書院改制而廢除。
    例證:宋代範成大詩句“盛族推山長,修齡號櫟翁”即指書院山長。

  2. 隱士的代稱
    部分文獻中将隱居山林的高士稱為山長,如《宋史》記載雷簡夫自號“山長”,陸遊詩句“退歸自合稱山長”也暗含此意。

二、其他争議性解釋

部分低權威性資料提到“管理山區資源的負責人”,但此用法缺乏廣泛曆史文獻支持,可能是現代地方性稱謂或誤讀,需謹慎采信。

讀音說明:多數權威資料标注為shān zhǎng(如搜狗百科),少數文獻注音為shān cháng(如、5),可能與方言或曆史發音差異有關。現代标準讀音建議參考前者。


山長主要指古代書院教育體系中的學術領袖,兼具教學與管理職能,同時可代指隱士。其他解釋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網絡擴展解釋二

山長

山長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分組成:山和長。

部首和筆畫

山的部首是山,總共有三個筆畫;長的部首是長,總共有八個筆畫。

來源

《山長》一詞最早出現在《古詩十九首》中,是唐代詩人杜牧創作的一首詩的第一句,全句為:“落花時節又逢君,山寺鐘鳴晝已昏。”因此,後來人們将這句詩中的“山長”作為一個詞語來使用,表示山脈的長度、高度。

繁體字

《山長》的繁體字為「山長」。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山長」沒有拆分部首和筆畫的概念,而是以整體形式來書寫。

例句

1. 遠望山長,如黛中秋。

2. 山長水闊,一馬當先。

組詞

山長的相關詞語:山高、山峰、山勢、山嶽、長卧山榻。

近義詞

山長的近義詞:山高、山大。

反義詞

山長的反義詞:山矮、山短。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