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七德舞的意思、七德舞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七德舞的解釋

唐 舞名。 唐 初有《秦王破陣樂曲》,至 貞觀 七年 太宗 制《破陣樂舞圖》,後令 魏徵 、 虞世南 等改制歌詞,更名《七德》之舞。“七德”語出《左傳·宣公十二年》所謂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衆、豐財七件事。 唐 白居易 《七德舞》詩:“七德舞,七德歌,傳自 武德 至 元和 。”《舊唐書·音樂志一》:“ 貞觀 元年,宴群臣,始奏《秦王破陣》之曲……其後令 魏徵 、 虞世南 、 褚亮 、 李百藥 改制歌辭,更名《七德》之舞,增舞者至百二十人,被甲執戟,以象戰陣之法焉。”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七德舞”是唐代著名的宮廷樂舞,其名稱和内涵具有深厚的曆史文化背景。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詞源與曆史背景

  1. 起源與改編
    七德舞最初源于唐初的《秦王破陣樂曲》,後由唐太宗李世民于貞觀七年(633年)親自制《破陣樂舞圖》,并命魏征、虞世南等人改編歌詞,更名為《七德舞》。

  2. “七德”的出處
    “七德”一詞出自《左傳·宣公十二年》,指治國安邦的七項準則:

    • 禁暴(禁止暴力)
    • 戢兵(止息戰争)
    • 保大(保持強盛)
    • 定功(鞏固功業)
    • 安民(安定百姓)
    • 和衆(團結民衆)
    • 豐財(豐富財物)。

二、文化内涵

三、可能的引申含義

部分資料提到“七德”被引申為七種個人美德(如忠誠、勤奮等),但這可能是後世對原意的文化再诠釋。建議以《左傳》原始定義作為權威解釋。

七德舞承載了唐代政治與藝術的雙重意義,其核心“七德”源于《左傳》,反映了古代治國思想。若需進一步了解舞蹈形式或白居易的詩作,可參考權威曆史文獻或詩詞解析。

網絡擴展解釋二

《七德舞》的意思

《七德舞》是一種傳統舞蹈,源于中國古代文化。它具有七個德的意義,包括仁、義、禮、智、信、和、忠等。這個舞蹈通過舞姿和動作來表達這些德性,以傳達中國傳統文化中對美好品質的追求。

《七德舞》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七德舞》的漢字拆分部首為艹(草字頭部首)和人(人字旁部首)。它總共有14個筆畫。

《七德舞》的來源

《七德舞》源自中國古代的起舞禮儀,色彩鮮明,動作優美。它表達了中國古代文化中對道德美與人文關懷的追求,并且通過舞蹈形式進行傳承與演繹。

《七德舞》的繁體字

《七德舞》的繁體字為「七德舞」。

古時候《七德舞》的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七德舞》的漢字寫法和現代基本相同,沒有明顯的變化。

《七德舞》的例句

參與《七德舞》的演出是一次獨特的文化體驗。

《七德舞》的組詞

七德、德性、舞蹈、傳統、追求。

《七德舞》的近義詞

七善舞、德行舞,德性之舞。

《七德舞》的反義詞

不德舞、七惡舞。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