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馬頭孃的意思、馬頭孃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馬頭孃的解釋

見“ 馬頭娘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馬頭孃”是“馬頭娘”的異體寫法,指中國神話中的蠶神,同時在現代漢語中也衍生出比喻性含義。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神話形象

  1. 起源故事
    據《原化傳拾遺》記載,古代高辛氏時期,蜀中有位蠶女,其父被劫走後,家中馬匹将其救回。蠶女母親曾許諾“誰能救父,便将女兒許配”,但事後食言殺馬。馬皮将蠶女卷至桑樹,二者合為一體化為蠶,由此被奉為蠶神。

  2. 形象特征
    馬頭人身少女,象征蠶與馬的聯繫。古人觀察到蠶頭昂起似馬首,且蠶的生長周期與馬相關,故形成這一形象。

二、語言衍變

  1. 成語比喻義
    現代漢語中,“馬頭娘”被用來形容工作中勤奮負責、任勞任怨的女性,類似“老黃牛”的用法,強調盡職态度。

  2. 使用場景
    多用于褒義語境,如:“她是部門的馬頭娘,總能把任務處理得井井有條。”

三、文化意義

這一形象融合了古代農耕社會對蠶桑業的重視,以及動物崇拜的原始信仰。其異體字“孃”為古語用字,今多寫作“娘”,兩者含義一緻。

如需進一步了解神話細節或語言學演變,可參考《中國神話辭典》或《漢語成語源流大辭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馬頭孃的意思

《馬頭孃》(馬頭娘)一詞指的是中國傳統戲曲中的一個角色,也是一個神話人物。她通常以馬的頭部和女人的身體形象出現,被認為是象征着忠誠、信任和勇敢。

拆分部首和筆畫

《馬頭孃》一詞的拆分部首是馬(⾺)和女(女),其中馬是部首,女是部首兼部首。它的總筆畫數為17。

來源

《馬頭孃》一詞起源于民間戲曲,最早出現在清代的《桃花扇》等劇目中。在戲曲中,馬頭孃通常是一個英勇善戰的女性角色,扮演着重要的戲劇性和情感表達的角色。

繁體

《馬頭孃》的繁體寫法為《馬頭孃》。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中的《馬頭孃》寫作《馬頭孃》,并且常常在書法中以特殊的藝術方式表現出來,展現古人對馬頭孃角色的崇拜與追求。

例句

1. 在傳統戲曲中,《馬頭孃》常常是一個威武勇猛的女将軍形象。
2. 這幅書法作品中,馬頭孃的形象栩栩如生,展現了古代藝術家的高超技藝。

組詞

1. 馬娘
2. 馬頭戲
3. 馬頭角
4. 馬頭琴
5. 馬頭石
6. 馬頭菜

近義詞

1. 馬腳 2. 馬面 3. 馬兒

反義詞

1. 馬尾 2. 馬鞍 3. 馬背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