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心堂紙的意思、澄心堂紙的詳細解釋
澄心堂紙的解釋
南唐 後主 李煜 所造的一種細薄光潤的紙,以 澄心堂 得名。 宋 歐陽修 《六一詩話》:“餘家嘗得 南唐後主 澄心堂紙, 曼卿 為餘以此紙書其《籌筆驛》詩。” 元 費著 《箋紙譜》:“澄心堂紙,取 李氏 澄心堂 樣製也,蓋表光之所輕脆而精絶者。”亦省稱“ 澄心紙 ”。 宋 歐陽修 《和劉原父澄心紙》:“君家雖有澄心紙,有敢下筆知誰哉。” 清 周亮工 《書影》卷四:“ 徐熙 畫花果,多在澄心紙上。”
詞語分解
- 澄心的解釋 .使心情清靜。《文子·上義》:“ 老子 曰:‘凡學者能明於天人之分,通於治亂之本,澄心清意以存之,見其終始,反於虛無,可謂達矣。’” 唐 呂岩 《水龍吟》詞:“萬事澄心定意,聚真陽、都歸一處。”《醒
- 紙的解釋 紙 (紙) ǐ 用植物纖維制成的薄片,作為寫畫、印刷書報、包裝等用:紙張。紙币。紙煙。紙上談兵(喻空談理論不解決實際問題)。洛陽紙貴(稱譽别人的著作)。金迷紙醉。 量詞,指書信、文件的張數:一紙空文。
網絡擴展解釋
“澄心堂紙”是中國古代南唐時期(約10世紀)出現的一種頂級手工紙,屬于宮廷禦用紙,也是南唐文房三寶之一。以下是其詳細解析:
一、詞義與起源
-
基本含義
指南唐宮廷特制的高級紙張,因産于皇宮藏書處“澄心堂”而得名。據《徽州府志》記載,其制作始于南唐,以安徽黟縣、歙州(今黃山地區)為産地。
-
得名由來
南唐後主李煜重視造紙工藝,特設“澄心堂”作為皇家藏書和造紙場所,此處精制的紙張遂以“澄心堂紙”命名。
二、特點與工藝
-
物理特性
- 質地:細薄光潤如卵膜,堅韌如玉,可制成長達50尺的勻薄紙幅。
- 功能:吸墨性強且不易暈染,表面光滑適合作書畫。
-
曆史評價
被公認為“中國造紙史上最好的紙”,與李廷珪墨、端溪硯并稱南唐文房三寶。
三、文化影響
宋代文人如歐陽修、梅堯臣曾賦詩贊美澄心堂紙,清代仍有仿制。其工藝對後世宣紙等名紙發展有深遠影響。
四、補充說明
部分資料(如)提到“澄心堂紙”被引申為形容“心地純淨無私”的成語,但此用法較少見,主流含義仍指向紙張本身。
網絡擴展解釋二
澄心堂紙是一種特殊品牌的紙張,常用于書法、繪畫和文房四寶。這個詞的意思是指制作紙張的工作室或商店。它可以拆分為三個部首,分别是水、月、頁。共有15筆畫,包括水的4畫,月的4畫,頁的7畫。
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當時人們使用手工制作紙張。澄心堂紙這個詞通過傳承和發展而來,成為了一個特定品牌的代名詞。
澄心堂紙在繁體字中的寫法是「澄心堂紙」。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它們可能是以不同的形态和筆畫書寫的,因為漢字的演變和規範化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以下是一個例句:我用澄心堂紙寫了一首詩。
有關的組詞包括紙張、書法、繪畫、文房四寶等。
澄心堂紙的近義詞可能是其他品牌的紙張,例如宣紙或者宮紙。反義詞可能是電子紙或者塑料紙等其他非傳統紙張材料。
希望以上信息能對您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